冯仑、潘石屹等人可以说是90年代中国房地产人的代表,他们都刚好踩上了时代的红利赚了很多钱。
现如今,冯仑年龄已经超过60岁,按理说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不过冯仑还没有完全隐退的意思。潘石屹也已经59岁,同样还想发挥余热。
冯仑和潘石屹在一档对话节目里聊到了赚钱的问题。
潘石屹表示,我们年轻的时候赚了很多钱,那个时候想的是我们没钱就赚到了钱,现在有钱了以后肯定可以赚更多钱。
冯仑接过话头表示,结果反过来吧?有钱以后还不一定赚大钱。
要知道,冯仑在90年代可以调用的资金达到了100亿元左右,可是冯仑后来也并没有利用这100亿元赚到多少钱。
后来冯仑总结道: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有钱以后,你个人的努力就减少了,你会觉得用钱就能搞定一些事。但没钱的时候,只有靠个人每天的努力,因为你没钱嘛。
说实话,冯仑的这番话可能会颠覆我们的一些认知,因为我们知道“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道理,为什么富人有钱以后想要赚更多钱更难了呢?
这可能跟我们记忆里的“幸存者偏差”有关。一提到富人,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马云、马化腾等这些顶级富豪,他们的财富在大多数时间里是在增长的。
就算最近两年财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水,但是公司依然发展稳固。
可是当我们全方位来关注富豪群体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富豪想要在巨量财富的基础上保持稳中有升都很难。
举个例子:山西前首富李兆会,他本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富二代,可是在父亲遇刺身亡之后,被动接手了父亲旗下的海鑫钢铁集团。
别看李兆会接手公司的时候只有22岁,但是他在几个叔叔的扶持下将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
他接手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公司正规化,直接给2100名员工办理了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这在19年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公司也需要为此额外付出很多钱。
2003年当年公司的营收就达到了50亿元,2005年公司营收就增长到了80多亿元。在此期间,李兆会进行了多元化的投资,重金买入民生银行和华冠科技(万向德农)股权,投资期间收益颇丰。
2010年,李兆会以100亿元的身家排名胡润富豪榜第85名。
这在当时看来,李兆会完全就是“富人越富”的代表,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公司经营状况在2010年之后就开始出现恶化的迹象。
因为海鑫集团是一个家族企业,公司很多高管是李兆会的亲戚,相处的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分歧,最终家族内部矛盾也就爆发。在海鑫集团出现危机之后,所有人都在想着往自己的腰包里塞钱,没人真正帮助李兆会来处理烂摊子。
家族内斗只是失败的原因之一,李兆会的管理能力和政策因素都是加速公司倒闭的原因。
有消息指出,李兆会经常不在公司,也不对公司进行过多的管理,管理的混乱也让企业效率低于同行。再加上钢铁行业在我国属于重点监管的对象,之前也曾对这个行业进行过去产能,钢铁公司都曾遇到过一段艰难的时光。偏偏在这个时候,银行对海鑫集团进行了抽贷,李兆会回天无力。
时至今日,李兆会竟然成了法院的悬赏对象,谁能准确提供李兆会的相关信息可以最高获得2100万的赏金,真的是造化弄人。
李兆会失败的案例并不是一个孤例,在我国因为家族内斗或者是政策影响导致创业失败的企业家有很多。
另外一个因为政策影响导致财富大幅缩水的企业家就是俞敏洪。他在2021年2月份的时候,个人财富超过了200亿元人民币。一年时间,俞敏洪的财富贬值超过94%。
这就是人生,难道他不想让财富保值增值吗?可是生命总是会有意外发生的,财富也会说蒸发就蒸发的。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他们就算失败了,依然还有别墅可以住。可是你怎么知道他们不痛苦呢?
通过这些案例并不是告诉大家富人一定会失败,而是告诉大家“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可能是一个错误的结论。
正如冯仑所言:当我们很穷的时候,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依靠每天努力的工作,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这样反而更容易赚到钱。
如果我们现在还是一无所有的状态,不要灰心,不要气馁,只要你能拼尽全力,将自己的潜能开发出来,说不定你也会是富豪榜上的常客。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资本思维与创新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淘汰的产品和过时的商业模式,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上。
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创新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