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这是被企业广为传颂的一句话,意思非常简单,要想成为一流企业,就必须成为标准的制定者,至少,要能够牵头制定行业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引领行业发展。可见,标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有多高,对企业发展有多么重要。
不仅是企业,一个行业的发展,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标准引领,也是很难规范发展、有序发展、健康发展的。尤其要想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要想保持技术先进,要想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似乎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标准并没有成为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标准制定不统一、执行不一致,甚至混乱现象依然存在。
据《工人日报》报道,市面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至少有3套续航标准,每套标准测试方法都不同,不同标准下的续航里程甚至相差超过100公里。宣传页面标的续航里程是545公里,但车上的表显里程只有440公里;一些新能源汽车到了冬天续航里程“打折”,标535公里的车只能跑326公里……
显然,这不是媒体编造出来的,春节期间,许多车主都反映,其开车回家过年,如果准备不充分,就会出现在路上抛锚现象。原因就在于,新能源汽车在冬季的续航里程,明显低于其他季节,且越是向北,续航里程越低,有的甚至只有一半的续航里程。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了,明明是标准的400多、500多的续航里程,为什么会在实际运行中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为什么会出现宣传推广的续航里程与汽车实际标注的续航里程不一致的现象呢?毫无疑问,这是对标准的不尊重、对消费者的不尊重,更是对企业、对行业的不负责。一个真正规范有序的企业,是不可能有对内对外几套标准的,一个需要健康有序运行的行业,也是不应当存在多种标准的,标准统一,是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发展必须具有的基本准则和基本原则。
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续航问题上,出现几套标准在运行,几种标准在影响消费者判断的现象,显然不是行业发展应有的姿态,也不是行业规范有序运行的表现。一流企业定标准,显然不只是对企业而言,对行业也是如此。如果一个行业,连标准都不能统一,都能出现多个标准,那产品好坏、质量优劣、品牌强弱、口碑高低,还怎么去评价、怎么去认定、怎么去衡量呢?消费者还如何根据自己的判断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呢?
显然,对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新兴行业、新兴产业来说,是不该出现这样的现象的,是不能再出现野蛮生长现象的。要知道,前些年,面对政府补贴力度加大,新能源汽车行业一度出现过野蛮生长现象,一些与新能源汽车毫无关联,或关系不大的企业,也挂起了新能源汽车的招牌,目的就是争取补贴,继而出现了严重的骗补现象。虽然经过整治,特别是补贴方式调整,情况有所好转,一些骗补的资金也被追回,但是,从行业发展来看,也似乎没有完全走入正轨,类似续航标准不统一的现象,依然存在。既然续航标准不统一,其他方面的标准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呢?安全性能等有没有保证呢?等等,就会在消费者心里产生疑惑,就有可能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与选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中,经常会发现企业有几套账的现象,对上对下、对内对外,都有不同的账本,目的就是为了需要,为了利益,为了骗取银行贷款,为了应付税收检查等。经过整治,现在这种现象基本消除。即便有,也不敢明目张胆。没有想到的是,在标准问题上,也会出现几套标准同时被企业使用,且明目张胆的现象。只要企业存在多套标准问题,那就可以认定,这样的企业是不能被信任的,产品质量、信誉、安全、信用等,都是存在严重问题的,消费者就可以用脚投票,抛弃这样的企业。
必须注意,拿多套标准糊弄消费者的行为,绝不是操作问题,而是行为问题,也不是一般问题,而是严重问题,是一家企业不讲信用、不顾形象的表现。如果容忍这样的现象存在,就是容忍行业野蛮生长。显然,这是不能够接受的,更是不应当认可的。一流企业定标准的观点,不只是让企业要成为行业的标准制定者,更是希望行业能够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行为,从而使整个行业都能讲信誉、讲信用、讲质量、讲品牌、讲形象,真正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更要有这样的意识和目标。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