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后不搞学术,和妻子在杭州卖了8年肥皂

2022-04-09 17:56:15    来源:电商在线    

以皂为业。

文/易琬玉

编辑/范婷婷

蔡燕航今年40岁,十年前,他在澳洲攻读社会学博士,毕业后却转头做起了手工皂,妻子也辞去了优渥的投行工作,和他一起经营“素朴心”手工皂作坊。比起宏大漂浮的理论命题和光鲜亮丽的白领生活,眼前这份坚持了8年的手艺人生活更让他们感到放松和快乐。

他们把作坊安在了杭州的东信和创园,这里曾经是一片旧厂房,如今被改造成文创园区。蔡燕航盘下了这边的一间店面作为肥皂铺,隔着一条街就是三层楼的作坊,一楼被他改造成了手艺生活馆,里面摆着手工皂,时不时会举办展览、市集和活动。对他而言,同时也是在经营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社会学博士转行卖手工皂

2014年,蔡燕航从澳洲回到了老家杭州,他没有选择从事学术工作。

“因为此路不通,就是突然发现一个你为之奋斗的理想是不符合当下现状的,或者说找不到根基”,这种情况下的蔡燕航感到了学术理想的虚无,尽管大量知识和理论充盈在脑海里,却离具体的生活很远。于是,他暂时搁置了学术理想,绕行到手工皂的分叉径里,一走就是八年。

“选择做手工皂,倒不全是因为热爱,更多的还是偶然,因为当时自己对这个比较了解,国内知道的人也不多”,在澳洲留学时,蔡燕航的皮肤很容易干燥敏感,他也因此接触使用手工皂,既然不做学术了,就决定做这个,“一是自己体会过产品的好处,二是看到当时环境污染很严重,想要做一些对环境更友好的产品”。

手工皂和工业皂有着不同的原料应用和制作工艺。工业皂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增泡剂、表面活性剂和防腐剂等,也可能也会添加香精、色素来提升卖相;手工皂的原料是天然植物油和草本,在4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皂化反应,尽可能少地破坏原料的有效成分。

制皂的生活是具象化的,也是单调的,配油、融碱、混合、搅拌、入模、保温、脱模、切割、晾晒、修边、包装等10几道工序都需要人来把关,花费的力气和时间都在那里。

从创业初期到现在,素朴心的手工皂都是在自家作坊里完成的。但蔡燕航并不认为手工皂只能局限于手工,“真正重要的是天然的原料、科学的配比和反应方式”。

为了能够提高产量,他花了很多时间进行生产流程的优化,这也让他们有能力去接企业定制订单。流程优化可以带来效率,省不少力,但是无法省时间——冷制的手工皂里碱还没有反应完全,为了防止残留的碱伤害皮肤,需要晾晒等待反应充分。

比起品牌主理人,蔡燕航更乐意于称自己为研发型生产商,从业八年里,他用自己熟悉的植物尝试研发,比如有缓解瘙痒的艾草皂、可以去角质的咖啡皂,可以防蚊虫的蓝靛泥皂……

在杭州,常见一种叫“槿树”的小乔木,它的树叶翠绿,可以在水里搓出汁液来洗头,到了秋天,又会开出淡紫或分红的花。槿树常见于江南的农村,用槿树叶洗头的方法流传了很多年,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慢慢绝迹。

(槿树洗发皂的研发图源:素朴心淘宝店铺)

为了找到把新鲜槿树叶做进肥皂的方法,蔡燕航用心观察槿树的生长周期,试验了8个月,才终于找到基本稳定的配方。这款槿树叶洗发皂也成了素朴心研发周期最长、投入精力最多的一款皂,也是常常卖断货的一款皂。

坚持本身就值得骄傲

或许“卖肥皂”并没有“搞科研”听起来体面,但它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开头的三年里,他们的产品销售并不理想。

社会学者的身份并没有让“做肥皂”这件事变得简单,但确实影响了蔡燕航的思维,“一块肥皂的背后是传统的洗护文化”。

人们在很早前就发现油脂和碱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具有清洁作用,中国古代用猪的胰腺和草木灰混合而成的“胰子”就可以理解为是肥皂的雏形。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就地取材完成清洁目的,并将这些生活经验代代相传。

传统经验随着现代工业的进步而逐渐从日常生活中退场,如何为它们找到更切合现代生活的表达,是蔡燕航作为手艺人的理想。“归国社会学博士转做手工皂”是很多人贴在他故事上的标签,蔡燕航并不介意,放弃学术理想在外人看来可惜,但他觉得曾经的学术理想和现在的手艺人理想一样,都拥有过纯粹的坚持,也不害怕有朝一日为别的理想让位。

在之前的采访里他说起,“在别人看来,做肥皂这件事情很容易失败,加上博士的帽子,更容易失败了,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这本身就是他觉得骄傲的地方。这种骄傲和百年老店、名扬天下、大富大贵这一类结果无关,尤其在有了孩子以后,他觉得自己作为父亲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是比言传更好的亲子教育。

对于他来说,成功的意义是长远且多元的。

四肢着地的生活

蔡燕航从不觉得自己的学术经历被浪费了,尽管远离了学术会议和期刊论文,现在每日的生活依旧是他的社会观察样本,他也一直保持思考的习惯。

工匠生活加上学者思维,使得素朴心的线下店形成了一个丰富的空间,这里有大伯送他的老肥皂、从废墟里挖来的花砖……在蔡燕航看来,这里有书、有咖啡、有院子,不仅是肥皂铺,也是可以喝喝饮料、聊聊天,是他过去向往的生活方式。作坊的一楼,被蔡燕航改造为了展馆。没有疫情的时候,时常会有音乐会和读书会,也有公司预定来团建。

在线上,素朴心只有淘宝一个渠道,“这是我们重要的展示窗口,也能方便外地的客户定期能买到”。淘宝链接里,蔡燕航记录了每一款手工皂的研发故事,有一位顾客留言说自己花了半天时间读完了所有图文详情,蔡燕航为此很感动,“在普遍忽视文字重要性的时代,她可能是唯一把文字阅读得这么仔细的客人了”。

(作坊日常,图源:素朴心淘宝店铺)

素朴心作坊是一家人的作坊。从象牙塔的塔尖离开后,不惑之年的蔡燕航把人生的大部分黄金年龄花在了手工皂上,妻子放弃了投行工作来支持他,父亲也成了作坊的得力助手,一家人做出这些选择,倒不是为了更丰厚的物质生活,反而是过得更朴素简单。

精简的生活让他对消费主义保持警惕,他也时常劝诫来作坊参观的顾客,不要过分依赖意见领袖和好物清单,也不要沉迷于品牌故事和体验感,了解需求然后去寻找合适的产品即可。

(蔡燕航在招待顾客)

现在的蔡燕航社交不多,日常会去跑步、踢足球、花很多的时间陪家人。在具体的空间和生活里,他常常告诉自己,“不仅要双脚着地,而且要双手着地的生活:不搞学问写东西,就是动手做事情”。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