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余
(资料图片)
说起投资界的“神话”,大多数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股神”巴菲特!但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如今连股神都扛不住了?当地时间6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布了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因投资组合出现巨额账面亏损,今年二季度公司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高达437.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59亿元)。
在“股神”巴菲特亏损近3000亿元之际,又一位投资大佬与之同病相怜。作为亚洲圈的著名投资人——软银集团CEO孙正义。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向马云的阿里巴巴投资2000万美元。在马云刚刚成立阿里巴巴时,很多投资者对马云的创业理念和前景都不看好,不敢贸然出手。唯有孙正义对其理念看好,正是因为有了这笔“救命钱”,才有了后来的阿里和马云。
当然,孙正义的这笔投资,也让软银成为了阿里最大的股东。在阿里成功上市后,孙正义的身价也一路飙升,一度成为了“日本首富”。 可以说,孙正义最成功的投资项目就是阿里了。但此后,孙正义也一直没能投出第二个“阿里”。此后甚至还在韩国、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也都没什么水花。
不过,阿里的成功,也让孙正义尝到了中国市场的甜头。这也是为什么孙正义后来陆续在中国开展投资的原因。据悉,目前孙正义在中国投资了包括滴滴、作业帮、商汤科技,贝壳找房,瓜子二手车、字节跳动等,多达250多家公司。
广撒网的模式确实让孙正义在前期获得了不小的成就。早些年孙正义甚至表示自己在中国投资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亏损过。然而,自2021年开始,滴滴失利、阿里市值下跌。中国互联网市场开始转变,软银也受到了不小影响。
据悉,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2021财年第四季度财报,软银净亏损了2.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08亿元)。8月8日,软银集团发布了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该公司第一财季度净亏损3.1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89亿元),创下集团历史之最。至此,在两个季度内,软银集团一共亏损了约5.36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718亿元)。
巨亏之下,软银不得不开始“自救”。而软银每次面临困境的自救方式,基本上都是选择减持阿里股份来渡过难关,此次也不例外。8月10日,软银集团宣布,将通过结算预付远期合约的方式,减持阿里巴巴2.42亿股。截至8月10日收盘,阿里巴巴美股上涨1.36%,报92.43美元,总市值2448亿美元。
预计此次软银集团交易总收益将达4.6万亿日元(约合340亿美元),持股比例降至14.6%。要知道在7月26日,阿里发布了2022财年年报时,显示截至2022年7月15日,软银集团持股还高达23.9%。随后,在8月8日,软银集团发布财报时也显示,仍然持有阿里巴巴23.7%的股份。
虽然减持后软银仍然是阿里巴巴唯一持股超过5%的大股东。但阿里巴巴曾与软银集团就表决协议进行过约定,软银有权向阿里巴巴董事会提名一名董事,但如果软银的持股降至已发行在外股份总数的15%以下,则该等提名权终止。也就意味着,此后软银集团的减持,使其丧失了阿里的董事提名权。与此同时,软银集团对于阿里巴巴的影响力也将进一步减弱。
事实上,早在2016年软银就首次套现阿里股票,套现了100亿美元。2019年,由于软银集团首次出现亏损,亏损达1.365万亿日元(约合102亿美元),使得软银开启了减持阿里填补软银愿景基金黑洞之路。2019年,软银套现了130亿美元。紧接着,2020年再套现50亿美元。2021财年又减持了0.9%的阿里股份。
当然,此前也都是小幅减持。并且孙正义也希望“尽可能长期地持有阿里股票”,但软银集团如今的处境,迫使其不得不通过“最成功的投资”来解救。对于软银减持,也引起了不少网友关注,有人表示,“阿里一直是软银的摇钱树…”,也有网友认为,“我看他投资阿里就是当时运气好”。
我们可以发现,除了阿里以及中国市场的其它投资之外,纵观这些年软银在全球其他地方的投资,软银的战绩可以用“糟糕”来形容。但为何偏偏在中国市场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市场环境。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互联网行业处于初期,监管环境相对宽松,允许这些企业制定市场规则。因此,市场地位迅速上升,庞大的用户流量已经成为实现资本变现的一种方式。
然而,对市场的过度宽容,也使得互联网行业资本过度膨胀,甚至挤压了其它行业发展。为此国家开始行动,制定规则,力求改变互联网行业现状,互联网发展也来到了新时期。在市场监管严格后,软银的投资问题也暴露了。这也难怪,会有人对孙正义的投资能力质疑。
面对巨亏,孙正义也在业绩发布会上坦诚认错,“我为自己过去贪图暴利而感到羞愧。我们太自信,太好高骛远。” 但要知道,当前阿里的日子其实也不算好过。加之软银对阿里的影响力一再削弱,若是没有了强大的阿里,孙正义又靠什么来救呢?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