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银保监会召开一个通气会,关于河南、安徽的几个村镇银行事件,又透露了不少新的信息。
这次披露的几个数据,稍微做点简单推送算吧。
截止8月11日晚,垫付了43.6万户,180.4亿元,客户、资金垫付率分别为69.6%、66%。
(相关资料图)
已垫付户数:43.6万户;
已垫付金额:180.4亿元;
简单计算下平均,户均垫付金额约为4.13万元。
考虑到目前垫付的量级只是在 25万元以下 ,当下 4.13万元的平均垫付金额。
大部分用户在这家村镇银行持仓金额都是偏低的。
客户垫付率为69.6%,如果简单按1人1户来算,这个事件最多可能涉及66万多的用户(按这几年的经验估算,结算三方平台助力的缘故,人均2户应该是会有的)。
也就说,剩余的户数/人数最多也就 22.4万户/客户 。
再看下剩余垫付的情况。
剩余批次,理论上应该都是25万元本金以上的用户。
这里,我们加入已垫付金额的情况来推算下 。
当下披露的 已垫付率69.6%, 简单倒推下,涉事资金规模约为 273.3亿元 。
剩余 30.4%还未垫付 ,则应该还有差不多 92.93亿 等待垫付 。
按最低人均25万本金计算,剩余户数3.7万户。
按最低人均50万本金计算(保守估计),剩余户数 1.85万户 。
另外,其实还披露1个数字,有 14.7万客户 未登记。
因此,剔除了这部分未垫付的金额及客户数,25万以上涉及的用户数量更少!
按照下周的25万-35万方案,继续垫付的话。
不出意外,剩余未垫付的用户数量,大概率会骤降到 几千户 里。
这里简单做个数据汇总,大家可以感受下。
25万以下,约43.6万户,人均4.13万元,合计180.4亿元;
25万以上,约1.85万户,人均50万元,合计92.93亿元;
其中,约14.7万客户,还未登记;
所以,实际情况50万以下的用户,才是本次事件的资金大头(占比大概率超过80%以上)。
到这里,咱们可以先有几个简单的结论和看法。
贴息用户在其中的人数占比估计是零头的零头,资金规模应该也没那么大; 这次事件中较大“资金来源”,大概率是三方平台引流,足以可见三方平台的“威力”; 就冲这个涉及的用户数量,“垫付”也好还是什么其它方法,一定会兑的。迄今,我还是当初的看法,不存在任何要“埋”的可能(都是瞎扯); 可见传统“资金掮客”与“三方平台”的揽储能力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去年,一刀切地斩断银行通过三方平台进行互联网揽储的决定,还是十分有远见的; 涉事的几家三方大概率会被“罚”且“重罚”,虽不至于抓几个人进去,但是“佣金”手续费的部分肯定是要吐出来的;其余的村镇银行
目前,还有40家村镇银行吸收 账内互联网存款 ,余额 39亿元。 除河南、安徽5家村镇银行外,尚未发现其他村镇银行存在或持有账外非法吸收的互联网存款。
当下持有的可以不用过分担心。
但是不建议继续采取互联网存款的方式,入金村镇银行。
账外资金的认定可能?
咱们先不说法律上怎么定义账外资金这一说。
但从这次披露的2点信息来看,涉事的村镇银行账外吸收的资金既未缴纳存款准备金,也未缴纳存款保险费。
未来这2个条件,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必要的关键点。
但是这里新的问题就出来了,怎么判断存款有没有缴纳存款准备金?有没有缴纳存款保险费呢?
如果无法以某张方式公式和查询,那就只能依赖于监管体系的监管了。
其实这里细想一下,保险方面的保单互联互通,就显得特别高瞻远瞩了。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下面有个 《中国保险万事通》 ,可以一键查询自己名下所有的保单(实际可能会有延迟或部分差异)。
某种意义上,可以验证保单的“真伪”。
村镇银行的安全?
全国村镇银行总体运行平稳,资产质量略好于全国中小银行平均水平,流动性充裕,风险完全可控。
按这个说法来看,村镇银行的资产质量居然是高于中小银行平均水平的?!
有点出乎意料。
中小银行就那么几类,总有一类拉胯吧?
难道是那些农信转制的农商?
印象中,之前一说的6家村镇银行无法取现,但最近其实一直聊的只有5家村镇银行。
貌似有家叫黄山黟县新淮河村镇银行,一直未被提及。
是没有无法取现的情况呢?还是没有25万以下的涉事储户?
有没有这个银行的储户,可以出来聊聊的?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