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的房价出炉了,这个月的房价是大家关心程度较高的一个月份,因为这个月是很多房企债务到期的月份,关系到很多房企的生死。其次,7月在一年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下半年的房价走势有较大影响和启示作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15日,7月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如约出炉,数据显示,房价下跌的城市相比6月份又增加了一些。一线城市房价环比微涨,同比涨幅回落,涨幅回落,其实说明房价还是在涨。
而二三线城市的数据相比一线来看就差了许多,同比降幅继续扩大。但是,在这70个大中城市中成都的表现依然抢眼,其新房和二手房涨幅分别为1%、1.3%。
数据出来之后,相信很多人又失望了,本来说好的楼市已经触底,下半年就该持续反弹回暖了,这为何7月份的数据依然这么差呢?
对此,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我国的城镇化率正在放缓。截至到2021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4.72%,从开始大力发展城镇化,到现在这个成绩,其实也就二十年左右的时间。
相比那些发达国家百年左右才实现70%-80%的城镇化率,说实话,我国发展的速度已经是相当快了。
发展的太快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相关的配套也要跟上,规划也要跟上。所以,后面城镇化放缓,进入城市的人口减少,购房需求也就降低,房价上涨失去了支撑。
2、持有房产的成本在增加。一方面房东税已经在部分省份落地,房东税也是紧随其后,还有不断上涨的物业费等。这些再加上月供,会让持有房产的人苦不堪言,但凡遇到一些风吹草动使自己的收入减少,那么也只能面临房子被拍卖的结果。
3、现在买房可能会面临质量问题,延期交房甚至无法交房都有可能。
去年大量民营房企迎来了债券违约潮,一方面融不到银行的钱,另一方面房子低价也卖不出去。不少民营房企开始躺平,表演式施工,甚至是直接停工,无限延期,就看政府会不会救市了。
即便能顺利交房,大概率也是减配,降标,交房品质毫无保证。
所有的原因汇总到一块,导致大家对楼市的信心不断被消磨,直到现在这个楼市行情,大家都在观望,都在等。购房者可以等,开发商却等不了,所以最后房价只能是继续下跌。
那么现在还能买房吗?如果不买房,5年后房子是“黄金价还是大葱价”?其实王健林说透了。
之前有记者问万达为何要转型,从房地产开发转型商业运营,抛弃那些值钱的重资产,而选择利润“较小”的轻资产模式。
当时王健林表示,任何一个国家的房地产行业兴盛不会超过50年,而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已经高速发展了30多年。未来我国的房地产发展较好的主要会是那些人口不断净流入的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的房价还会继续上涨。
其实不仅王健林这么说,马光远也提出过类似的看法,马光远表示未来的楼市会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并且马光远还提出了“3个20%”,即20%的城市、20%的房企和20%的房子。20%的城市就是指那些一二线的大城市,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这样的城市房地产才有未来。
其实,就连央媒《经济日报》也发表过类似的观点。在前段时间的一篇《买房要看清大势》的文章中,经济日报提出一个观点:后面那些人口能保持净流入的城市,其房地产市场依然会有一个好的发展。
这一点我们说过很多次,长期看人口,那些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能吸引人口不断流入,那么购买力依然会增加,房地产就会保持活力。反倒是那些三四线城市就是相反的情况了。
综上所述,现在不买房,5年后很多城市大概率会出现“大葱价”的房子,比如鹤岗、玉门这些,而同时也会有不少城市的房子依旧是“黄金价”。所以,大家是买房还是不买房,不仅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条件来决定,同时还要根据自己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对此,你怎么看呢?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