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欧美国家高通胀对中国是一种警示

2022-08-22 09:35:40    来源:谭浩俊    


(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欧美发达经济体普遍出现了比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近几十年来的高位。美国自2022年1月起,已连续6个月超过7%,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更是同比上涨了9.1%,打破了5月份刚刚刷新的1981年11月以来的最高纪录。7月份虽有所回落,但仍高达8.5%。欧元区6月通胀率升至8.6%,德国、法国、英国三大欧洲经济引擎的通胀率分别高达7.6%、5.8%、9.4%,远超近十年的平均水平。

持续的高通胀,让广大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政府也面临巨大压力。特别是美国,在经济恢复明显缺乏动力、企业普遍困难的情况下,美联储却不得不持续加息,且加息的幅度很大,完全超出了货币政策应有的姿态。即便如此,通胀率仍然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只能继续通过货币政策收紧来遏制通货膨胀,形成恶性循环。

很显然,欧美发达经济体的高通胀,对中国来说,是一种警示。如果不能较好地控制通货膨胀率,对经济社会发展是会产生严重影响的,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安宁,影响到经济成果的巩固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高通胀对居民生活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谁都知道,居民收入增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也是不能大起大落的。这就要求,价格也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特别是生活必需品,不能大起大落,更不能大涨。否则,就会出现严重问题。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高通胀,就已经对居民的生活构成严重伤害了。更重要的,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主要是卖方市场格局,价格指数高一点,危害相对会轻一点。只要市场供应逐渐充分,价格指数自然会降下来。同时,在卖方市场格局下,居民就业也很充分,收入增长有保证,抗通胀能力较强。今天的市场,已经转化成买方市场,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就不是市场供应问题,而是货币问题,是市场的流动性太大,导致通货膨胀发生。同时,在生产相对过剩情况下,居民就业也会遇到更大困难,收入增长压力加大,应对通货膨胀的能力减弱。所以,必须确保不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避免给广大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冲击。

高通胀对宏观政策制定会形成严重制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一度呈现出“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格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价格指数变动太大,通货膨胀反复出现,两位数的通胀率成为常态。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市场供应能力的不断增强,供求关系的不断平衡,通货膨胀也就基本被消除了,而是进入价格的平稳有序区间。特别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价格水平在全球是最稳定的,没有出现了过明显波动。即便少部分商品出现过波动,也很快在政策的调控下趋于平稳。反观欧美发达国家,高通胀已经持续了半年多时间,且不知何时能够回归正常状态。这样的结果,让宏观政策手段就变得十分被动而无序,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其他国家,都只能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头痛医脚的方式,烂泥萝卜擦一段吃一段,没法统筹考虑,协调运作。所以,中国必须从欧美发达国家以及过去的通货膨胀中吸取教训,绝不能让通货膨胀抬头,不能让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政策产生制约。一旦宏观政策手段被通货膨胀牵住鼻子,问题就复杂了,情况也糟糕了。7月份的2.7%,仍属于价格调控指标范围内,但决不能让其继续快速攀升,而应当最大限度地控制在3%以内。

高通胀对经济增长作用是虚假繁荣、弊大于利。如果单纯看经济增长,高通胀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肯定是偏正面的,也是积极的。因为,高通胀会推升各方面的价格,也包括产品的销售价格等,从而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经济增长率的提升。很显然,这样的提升是一种虚假繁荣,会掩盖许多现实矛盾的,特别是就业矛盾,会在虚假的经济增长率上更加突出。日前,工信部披露一则信息,目前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拉动近200万人就业。很显然,这是一个静态数据,而不是动态数据,是必须在价格指数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如果像欧美发达国家一样,陷入到高通胀率的泥潭之中,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就会很低,甚至失去带动力。因此,通货膨胀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弊大于利,是制造虚假繁荣,不可取,也不能为。美国正面临经济非正常恢复现象,对货币政策制定会产生误导,中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

对中国来说,还是要结合自身实际,在稳定好价格、控制好通胀预期的情况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补齐经济短板,推动技术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引导居民和企业创业创新,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提升居民购买能力和消费动力,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决不能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