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速看料】宁王要用 “麒麟”电池教特斯拉做事

2022-08-31 17:47:08    来源:秋名山见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 | 风清扬
编辑 | 藤原文太
全球动力电池巨头,想要给全球电动车巨头上一课。
“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包的电量,相比4680系统 提升13% 。”
这是动力电池行业头号玩家宁德时代,在近日麒麟电池发布新闻通稿中的表述,就差在 4680 前面挂上特斯拉的名字了。
4680是直径46毫米,高度80毫米的新型电池,全称4680规格 无极耳 圆柱电池。这一新型电池最早因特斯拉研发而广为人知。国内亿纬锂能、比克动力等少数公司在布局同类产品。
现在发布麒麟电池,宁王想要告诉世界的是,动力电池的最牛技术仍然掌握在它手中。
麒麟将 4680 吊起来锤的不止是电量,还有量产上车速度。
8月27日,宁王一口气发布了两大品牌共 三款新车 要用麒麟电池包的消息。实际上,还有一个彩蛋品牌本来要一起官宣,临发布前又怯场了,要求进入下一批官宣。
放着麒麟电池这么大的流量不要,咱就猜测是不是还在筹备中的小米汽车吧。
官宣中,极氪品牌的极氪009是麒麟电池 首发 车型,极氪001是全球首款搭载麒麟1000公里电池的车型。另一个品牌AITO问界,搭载麒麟电池的是 AITO 问界系列的新车型。
搭载麒麟电池版本的极氪 009 ,将于 2023 年一季度交付。搭载麒麟 1000 公里电池版本的极氪 001 ,将在 2023 年第二季度推出。
自发布到宣布量产车型落地,麒麟电池仅仅用时两个月多一点。
相比之下,特斯拉在2020年9月电池日上公布了4680电池技术,当时计划在2022年实现 100GWh 的产能规划,为至少 100 万辆电动车提供支持。
但到 2022 年 2 月时,特斯拉仅生产了 100 万颗电池,大概可以供应 1000 多辆电动车使用,也就是试验品性质。
“ 我们会在年底之前实现 4680 电池的量产,但这很难预测,因为这里面有很多新的技术。 ” 本月初马斯克如是说。
还好跳票不是太严重,和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落地节点 再三延后 比起来好多了。
用了两年时间,特斯拉还没办法敲定 4680 大规模量产交付时间。特斯拉官方最新表示,在中国制造的车型暂未有搭载 4680 电芯在内的任何新型号电池的计划。
又快又好,这是宁王想说而没说的话。
宁德时代这次官宣,就是隔着太平洋向马斯克喊话,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个做电池的不会输给你造电动车的。
但特斯拉自研电池的决心不会动摇。
2020年发布4680电池技术时,马斯克就计划未来10年内实现 3TWh/年
“在下一阶段,我们将对产品和工厂实施更激进的架构变更,以改善制造成本和效率。同时也在扩展生产制造范围,在更多领域实现 自产自供 。”
马斯克的长远规划中,到 2030 年将在全球每年销售 2000 万辆电动车,接近于现在中国一年新生产汽车的规模。为这么大的出货量配几个电池工厂,合情合理。
另一个准备这么干的是大众汽车。
去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萨尔茨吉特开设了一家研发中心,计划为自己大规模生产 电芯 。目标是,逐步建立起内部电池生产设施,减少对国外电池制造商的依赖。
比大众晚一些,宝马集团宣布其位于慕尼黑东部帕尔斯多夫的电芯制造技术中心将于今年秋季正式启用。
国内车企中,比亚迪、长城汽车和广汽在自研电池上是最积极的,前两位甚至已经在自产电池。
造车新势力蔚来也在筹备自研电池。
李斌说,“面向大众市场的新品牌的产品预计会 2024 年下半年推出,将搭载蔚来自研电池。”
按照蔚来新车发布到交付的往常节奏,自研电池大概率会在 2025 年规模量产交付。
只不过,电池的迭代速度,比新车型的 迭代 更快。
宁德时代上一代的新型电池,曾经最早发布在造车新势力蔚来的产品上。新一代电池产品现在就被极氪抢了首发。
车企想要自研电池,需要采取比造车更快的节奏。
根据韩国市场调研机构 SNE Research 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中,宁德时代、 LG 新能源和比亚迪占据前三。
宁德时代占比 34.8% ,LG新能源占比14.4%,比亚迪为11.8%,三家合计占比 61% 。
宁德时代虽不说上一家独大,但绝对牢牢掌握着行业话语权。
车企已经意识到了危险。
2022 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就很直爽的反问过, “ 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的 40% 至 60% ,那我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很委屈,说这是上游原材料的 资本炒作 带来的产业链短期的困扰,“碳酸锂、PVDF、六氟磷酸锂、电解液原材料、石油胶等原材料在一年时间内出现了价格暴涨。 ”
反正不管是谁的锅,车企已经开始自己买矿石、自己布局电池产业链了。
这其实已经有些错位。
按照产业链 分工 ,对抗宁王麒麟电池的,应该是 LG 新能源、比亚迪这些公司 生产出来的电池 ,或者从目前装机量排名靠后的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中杀出黑马,属于动力电池厂家之间的竞争。
但是,包括特斯拉在内的一众车企,现在都站出来自研电池,喊着要靠这一招降低成本,也可能说明动力电池市场的猫腻真的很大。
站在一个电动车车主的立场,搬上小板凳吃瓜看戏就好。他们打得越激烈,电动车的电池成本就有可能越 合理 ,最怕的是一团和气。
有时候会想,如果车企可以通过自研电池降低成本,特斯拉4680的电量比麒麟电池少 13% 也不算什么。
— End —
【推荐阅读
欢迎添加作者微信
风清扬:fengqy52
一起探讨
也欢迎点击下方关注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降低成本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