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2020年全年经济数据。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这是历史上我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如何看待2020年中国经济“成绩单”?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经济走势如何?怎样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围绕上述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
王一鸣指出,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和一些国家遏制打压全面升级的三重挑战,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
2020年中国经济年报显示,经济增速方面,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方面,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6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7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达到17%。此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继续缩小。
具体来看,2020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分别比上年同期高0.7个和1.1个百分点。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全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低于3.5%的预期目标。国际收支总体改善。年末外汇储备余额3216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086亿美元。
此外,决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总之,我国经济恢复好于预期,为‘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创造条件,为‘十四五’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我国经济占全球经济份额大幅提升,增大了战略回旋空间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权。”王一鸣说。
展望2021年,王一鸣指出,从国际上看,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目前全球疫情仍在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疫情出现二次反弹,在去年三季度经济回升后,四季度经济重新陷入收缩,新兴市场国家沦为新的重灾区,经济前景进一步恶化。全球产出缺口短期内难以填补,经济复苏可能更加漫长曲折。主要经济体为应对疫情冲击,推出了空前规模的财政货币政策,债务水平突破历史高位,潜在风险不容小觑。
环顾国内,王一鸣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还不牢固。国内疫情防控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存在结构性差异,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消费恢复仍然滞后。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消费增速比投资低6.8个百分点。另外,就业和中小企业仍面临较多困难。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疫情冲击更为严重,餐饮、旅游、交通、娱乐等服务行业吸纳就业能力仍没有完全恢复。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仍面临压力。部分发达国家采取的超宽松、近零利率、非常规纾困政策恐将持续一段时间,并继续与我国保持较大利差水平,短期资本流入和汇率升值压力上升。
王一鸣认为,由于2020年的基数较低,2021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8%甚至更高,并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上半年可能出现宏观指标大幅转好,而微观主体仍面临一定困难的局面。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启之年。王一鸣认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考虑到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不平衡,一些延后的风险逐步暴露,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把握好经济恢复常态后宏观政策调整的节奏和力度,政策操作上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他看来,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在提质增效和增强可持续性基础上,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完善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分类调整阶段性税费减免缓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和调节收入分配的支持力度。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既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又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在促进经济恢复和防范风险之间做好跨周期平衡。对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可适度接续,延期还本付息等纾困政策应有过渡性安排,适当延长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限。
还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与此同时,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就业形势监测、预警和应对预案,针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完善就业政策工具,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班娟娟)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