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工商联三级联动,创新性地开展法律服务,当好民企“守望者”推动法治护航民营企业,法治服务民营企业建设,为实现“六稳”“六保”贡献了工商联的法治力量,向人们展示了“走在前列”的群体形象。
催生第一部民企地方法规
2020年1月16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的民营企业地方法规。浙江省工商联深度参与《条例》的调研和立法,充分利用全省144家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立法工作联系点,拓宽民营企业参与立法渠道,建立涉企立法听取民营企业意见的工作机制。《条例》出台后,全国工商联要求浙江在贯彻落实《条例》中,与全国工商联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浙江省工商联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司法厅等部门开展《条例》有奖知识竞赛;在开展“助企抗疫情、联企复生产”专项行动中,送《条例》进企业,向省工商联执、常委企业和中小企业送《条例》2000余册,有效助力浙江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律师公益服务团为民企保驾护航
2020年初,疫情肆虐。浙江省工商联第一时间会同省司法厅成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律师公益服务团,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法律服务。全省成立疫情防控律师公益服务团50余支,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企业生产经营法律风险防范100问》《企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作业指引问答版》等法律指引12份,提供疫情防控、劳动用工等法律咨询1.6万余人次,开展法治宣传4000余件次,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防疫法律服务1100余次。浙江省工商联还梳理了十个律师公益服务典型案例,为政府和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参考。
疫情期间劳动用工问题、合同延期交货问题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公益律师针对企业员工工资支付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为企业提供专业、具体的指导意见,针对合同延期交货问题,律师结合目前疫情的情况准确判断要求交货上市公司的真实意图,通过开具不可抗力证明免除延期交货的法律责任。公益律师专业务实的咨询意见,解除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疑惑,稳定企业发展预期,帮助企业防范化解疫情期间的法律风险。
“两个健康”先行区交出“温州样本”
2018年,温州启动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温州市工商联先后推出“两个健康”80条新政、146项责任清单和2020版清单,建设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发展成果。
在先行先试中,温州坚持“放水养鱼”,创新实施市场主体“百万双高”工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0年达到115万户,其中新增企业数量4.8万家、首破30万家;出台实施《温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深化落实营商环境“10+N”行动,全面参与2020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在全国工商联组织的“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中排名跻身全国第六;创新推出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和清廉民企建设引导清单,建成“两个健康”法治研究中心,推出“民企精力减负20条”,成功办结“个人破产”案件45个,通过“理旧账”化解涉企重大历史遗留问题152个;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指标体系设置经济活力、质效提升、创新驱动等5个维度35项指标,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等8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范本。
构建亲清关系形成“宁波模式”
2018年,浙江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把宁波定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试点城市。宁波市在工作实践中以“统”“亲”“清”“联”的工作思路,形成一整套具有宁波特色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工作经验。
构建“1+3+1”体系,把政商关系“统”起来。制定一份党政干部和企业家交往的正负面清单,划清底线和红线,明确必须履行的职责,双向发力、协同推进,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基本规则。在区县(市)、乡镇(街道)、社区等建设民营经济“亲清家园”,提供平台化、一站式优质惠企服务。
坚持破难除障,让政商关系“亲”起来。建立党政干部“七个参加”正面清单、对党政干部实施“五个方面”的容错免责、定期发布18项指标的“亲清健康指数”。
建设清廉民企,让政商关系“清”起来。全面开展清廉民营企业建设活动;制定清廉民营企业评价体系。出台《宁波市清廉民营企业建设评价标准》,强调清廉民营企业建设要和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相结合,并对企业家在清廉民营企业建设中的作用发挥进行了明确。
创建亲清家园,把政商关系“联”起来。从2016年首批试点的8个家园开始,宁波已在区县(市)、乡镇(街道)、工业社区等三个层级,逐步建设起90余个亲清家园,具备政情恳谈、政策宣讲、信息收集、矛盾协调、廉情监督等功能,为政商关系不断优化提供实践平台载体。(林宏伟 王少波)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