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广州城市小菜园工程”食农盒子项目正式启动。这个项目是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精心打造的一个教育公益项目。所谓盒子,其实是项目合作伙伴“一公斤盒子”教育创新机构设计的教育工具包的常用称呼。
也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装满了各种植物种子、幼苗以及种植工具、教材的工具包,让不少孩子们从不爱劳动、五谷不分成为了种植小能手,从只会在石屎森林里玩游戏的娃娃们,接触到了土地和植物,学会了烹饪。甚至连特殊儿童,也能体验到食农疗愈的美好。
一起见证嫩苗成长带来的快乐和希望
一笑老师原本是一位全职母亲,因为对教育感兴趣,她后来选择成为了一位幼儿园教师。在和小孩打交道的过程中,她发现有些小朋友挑食,于是开始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让小朋友看到蔬菜的生长过程是不是就不挑食呢?
后来一笑老师了解到了岭南基金会关于食农教育相关的项目开展,于是开始和基金会有交流,并得到“食农盒子”项目的资助,让她在幼儿园开展食农教育课程更顺利。
一笑老师接触食农教育的原因,除了是对相关教育的兴趣和一个简单想法的契机,还和她的孩子有关。
“我的儿子对这方面很感兴趣,就比如我们吃完水果的种子核,他会不舍得丢到垃圾桶,一定要丢到长草的地方。他会想象种子可以长成一棵植物或者一棵果树。”
作为一位母亲,一笑老师认为让自己的小孩接触这样的教育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同时非常希望孩子能有机会多接触土地,在家中也会利用现有资源,让孩子在家中也能接触土地和植物。
“我会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资源在自己家阳台种一些可食的植物,那我儿子可以去观察植物的生长,照料植物以及烹饪。”
也是因由对食农议题的热忱投入,一笑老师也入职了岭南基金会城乡汇基金专项负责食农教育项目开展,并基于城乡汇10年在地城乡互助网络,联结认可生态理念的城乡可持续生活者、行动者一起推动食农议题。
“食农盒子”项目的目标人群,并不止是幼儿园至小学的学生、亲子家庭、开展社区种植的社区居民,还包括特殊学校、特殊机构的青少年。
2021年10月28日,岭南基金会携手爱心自媒体人陈大咖及其粉丝,向荔湾区康迪学校捐赠一批开展食农教育课程的教学用具,让特殊孩子也能体验到食农疗愈的美好。
孩子们每天参与小菜园的施肥、修剪、浇水、松土等园艺劳作,在感受园艺种植的美好中,见证这片嫩苗带来的更多的希望。
立体式食农教育让孩子们亲近自然
“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很少去接触食物种植的环境,越来越多的孩子与土地、食物缺少了解和珍惜”、“有些孩子甚至只认识吃到嘴里的菜肴,却不知道没有加工前这些菜都长什么样儿”,是青少年们对大自然和农作物认知上的缺乏,让岭南基金会有了启动“食农盒子”项目的动机。
而在项目运作后,受益的不光是孩子。增城香江小学张老师从小就害怕小虫子,所以生于农村的她从来没下过田。可如今她却带着娃们下到田里,一边摸索,一边学习,还有模有样。“虽然最终的劳动收成并不是很丰硕,但是我们愿意去学”。
实际上,食农领域一直是岭南基金会关注的一个教育创新议题,“食农教育”是以农业为基础,关注食物生产与营养,通过教育的方式提升公众对农业与食物的关注,尤其培养儿童与青少年在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的认知,通过科普、耕种、食育、环保与创新融合等多种方式,重新建立人与土地、人与食物、人与社会的关系。
基于议题的关注,岭南基金会选择了与“一公斤盒子”团队合作,并联动华南农业大学秾·可食地景研究组一起协同设计。盒子是“一公斤盒子”设计教育工具包的常用产品称呼。“食农盒子”就是一款基于食农议题的教育创新工具包。
好的创意和理念,需要爱心资金的参与。岭南基金会通过爱心劝募,比如通过腾讯99公益日开展公众劝募来筹措项目资金,资助学校、家庭、社区开展食农教育活动。结合“广州城市小菜园工程”的倡导,推动汇集科学、趣味、体验性、小组协作等元素的食农教育创新课程包“食农盒子”进入校园和社区,支持中小学生和家庭,开展小菜园种植,让孩子们从小亲近土地与自然。
接下来,岭南基金会将在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广州市妇联等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在爱心企业中山庆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开展“百校千家绿色计划”,计划新增招募50所学校、1000户家庭,从学校小菜园项目切入,在校推广立体式食农教育,让孩子从小参与劳动实践亲自土地与自然,并通过“小手牵大手”走向家庭,让孩子带动家长,通过“绿色家庭种植包”,全家开展种植体验,让简约、健康、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的习惯,让家家户户都成为绿色家庭。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凤荷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