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一种抗病毒、流感的中药,家喻户晓。
1月19日,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板蓝根“蓝”研学活动,30多位学生和教育界人士参观园林式的主题园区,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医理、药性;通过亲手制作扎染围巾,认识板蓝根的“蓝”,体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神奇,大家在快乐研学中收获满满。
学生研学团 博士来讲解
清早,30多名来自的多所中小学校学生以及研学教育界人士齐聚神农草堂,在“探秘板蓝根之旅”研学导师、师从钟南山院士的黄远博士带领下,认真参观99米中医药历史浮雕、辨别各种中草药、看到传说中的“断肠草”“见血封喉”“巴豆”等植物,团友们发出“大开眼界”的惊叹。
“板蓝根是中药界第一网红,取自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黄远详细讲解了家喻户晓的板蓝根。“从抗击‘非典’到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的研究方法和临床疗效表现抢眼。以板蓝根颗粒为代表的中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展现了中医药的强大生命力及创新中医药的威力。”黄远说。
据介绍,白云山板蓝根“二次开发”已取得新突破,板蓝根新工艺、新质量标志物研究有望开发质量控制水平更高、抗病毒、抗炎药效更强的中药新药。
“我对中医药很感兴趣,这场研学活动太棒了!”广州大同中学高一(8)班学生李慧琳说,她们学校举办过中草药文化节活动,有专业老师来讲解中药的知识,“这次研学实践很好地把之前学到的理论结合在一起了,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下去”。
“通过实地观察、动手体验,在‘游’中发现问题、在‘学’中应用知识,在‘研’中解决问题,会让同学们对中医药产生更深刻的印象。”黄远表示,神农草堂研学活动有助于带动更多青少年儿童关注中医药、了解中医药、爱上中医药,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亲手做扎染 看“见风色变”
板蓝根扎染课程是本次研学的重头戏。神农草堂研学导师赖佳红带大家认识了板蓝根的“蓝”,再次刷新了研学团友们的认识。广大附中大学城校区初一学生谭心语说:“我们家常备板蓝根颗粒,今天不仅‘一睹真容’,还第一次知道这种植物能做染料,染出碧蓝、湖蓝、藏蓝等好多种不同的蓝色。”
听完扎染工序、技艺的介绍,团友们在赖佳红的指导下,尽情创意,设计制作出一条条独一无二的扎染围巾。当大家把扎好的围巾从板蓝根染液中捞出来,却发现围巾被染成青色,并非蓝色。
“大家注意观察,‘见风色变’的神奇现象马上就要出现了”。伴随着赖佳红的话音落下,青色的围巾逐渐变成了深浅不一的蓝色,“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团友们兴奋地把自己的杰作晾晒在绳子上,布里生“花”,神农草堂变成一片蓝色的花海。
赖佳红表示,通过这次研学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中医药文化丰富的内涵,还通过DIY板蓝根扎染围巾,让大家探秘中草药里的天然染料,发现更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中草药知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传统中医药焕发新活力。
“这里的学习资源丰富,别说学生,我们大人都觉得研学活动很有趣,‘干货’满满。”参与研学活动的海珠区华海双语学校教师区竞志表示,他所在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我们准备把这里作为学校的研学基地,与神农草堂一起定制系列研学课程,在实践中进一步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成长为优秀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使者。”
系列研学课程丰富寒假生活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占地面积为25300平方米,是全国首家融“天然”和“文化”于一体的半敞开式中医药博物馆,园中通过仿制药具、图片、标本等物品,及数百种天然草药的种植,展示中华中医药文化、岭南医药、中医药养生等方面内容。
神农草堂常务副馆长陈秋娟表示,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开展了“探秘中医药+”系列研学课程。“双减”之后的第一个冬季长假,神农草堂围绕“国民中药”板蓝根,推出扎染综合实践课程,以研学实践落实“双减”,为学生课余生活添彩,让中医药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汤南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汤南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汤南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马俊贤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