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与南沙,广州两会后第一时间“握手”!<br/>

2022-01-28 21:03:04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1月28日,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黄埔区和南沙区第一时间“握手”。一个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湾顶明珠”,一个是广州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主阵地”,它们的合作紧密相连,如今又更进一步。

当天,两区签署关于推动双区协同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为重点,以产业互利合作为纽带,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为突破口,提出在共同打造广州科技创新轴、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共同打造广州国际科技金融中心、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集聚区、共同打造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高地、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共同打造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开放标杆、共同打造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体系、共同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型发展平台等9大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东进”与“南拓”是广州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黄埔和南沙的合作,将有力推动广州提升科技创新能级、强化新兴产业量级、优化营商环境等级,打造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引领示范区,成为广州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优势叠加

推开广州城市发展大骨架

在广州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有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一个向东,一个向南。黄埔和南沙携手,把广州城市“东进”与“南拓”的两大牵引力结合起来,更加推开广州城市发展的大骨架,必将从更深层次改变广州的经济地理格局。

黄埔区是广州东进的桥头堡,是广州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的地方,是广州市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改革开放主阵地。黄埔拥有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国家级战略平台和广州科学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穗港智造合作区等省级产业创新平台,落地了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人类细胞谱系等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进钟南山、施一公、王晓东等院士106名,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1204人。全区已形成汽车、电子、能源等3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电气机械等4大500亿级产业集群。

黄埔拥有中新广州知识城等国家级战略平台。图为中新广州知识城。

今年,南沙被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单独点名”,引发关注。报告鲜明提出,以南沙为主阵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落实南沙“一把手工程”,推进南沙高水平开发开放,建设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战略平台。

南沙是南拓的前哨站,是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合作平台,是大湾区开放政策最优、发展潜力最大的地方。近年来,战略定位不断跃升,成为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广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片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

南沙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明珠科学园已集聚10余家中科院科研机构,拥有冷泉生态系统、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科考设施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正全力打造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科创载体平台。已形成汽车制造业千亿级产业集群,产值超1500亿元,正加速打造新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集群。

黄埔、南沙既是一衣带水的“姊妹区”,又是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双子星”,两区合计规上工业总产值、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均占广州市的50%以上,经济社会各领域交流合作密切、结构互补性强,协同发展有着天然优势和扎实基础,更是大势所趋。两区所在的广州开发区与南沙开发区同为国家级经开区,服务国家战略是双方的共同使命,产业科技创新是双方共同任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双方的共同基因,对接港澳资源是双方的共同优势。

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合作平台,战略定位不断跃升。图为南沙蕉门河中心区。

五链协同

两大发展引擎搭起动能传送带

此次签约,是广州一东一南两个最具经济潜力地区的强强联合,是加快推动广州科技创新轴建设、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具体举措,双方通过9大领域合作,将在广州东部板块与南部板块两大发展引擎间连接起强劲的动能传送带。

交通链先行

合作开通大湾区城市间直升机航线

黄埔与南沙之间已经规划建设了广州绕城高速、广中珠澳高铁、沙鱼洲隧道、地铁4号线、21号线、7号线等一批连接通道,双方将进一步推动两区间快速连接,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至南沙快速轨道交通和连接两区核心区的快速道路。加强港口航运合作,推动南沙港区、黄埔港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携手开通通往港澳的水上客运航线,合作开通大湾区城市间直升机航线,共同打造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体系。

产业链担纲

两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半壁江山”

2021年,两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54%,规模分列全市前两位,在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双方将充分发挥黄埔区产业链优势和南沙区政策优势,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发展方向,推动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等重大平台联动发展,聚焦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经济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加强产业链协同互补,拓链成群。

创新链点睛

科创动能加速释放

如果说越秀第一中轴线指向的是过去,珠江新城第二中轴线指向的是现在,那么北起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抵南沙科学城的第三科技创新轴指向的则是未来。2021年,两区R&D投入合计占全市的36%,科创动能加速释放。

接下来,双方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在更深领域、更广范围推进协同创新。发挥南沙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的优势,推动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为主要承载区的联动区。推进太赫兹科学中心、航空轮胎动力学装置、冷泉生态系统、高超声速风洞等大科学基础设施开放共享,高质量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广州实验室。支持两区科技企业和科研单位共享大型科学设备科研数据、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科技资源。

政策链同频

联合争取含金量高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黄埔建立了“黄金10条”“美玉10条”等“金镶玉”政策体系,引领政策创新风潮;南沙在全国首创推出了“1+1+10+N”产业政策体系,围绕总部经济、科技创新、重点发展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集聚等方面密集出台了一批扶持政策。

双方将着力构建有利于促进创新、激发活力的体制机制,积极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要素流动、市场准入、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联合向国家争取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支持。积极推动南沙自贸区政策创新并优先复制推广至中新广州知识城,共同打造跨区域政策创新典范。

人才链凝心

建立党政干部交流机制

目前,南沙区已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位于黄埔区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正全力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2021年两区均列入首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共集聚院士138名、高端领军和骨干人才超2万人。双方将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协同引进国际顶尖人才团队,建立高端智库共享机制和党政干部交流机制,进一步深化两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合作,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优质平台。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秘书长李明波表示,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黄埔、南沙此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双区“协同”,将为广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强劲动力。双方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在更深领域、更广范围共同推进协同创新,聚焦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力拓展广州市经济增长新空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瑞琪 通讯员 范敏玲 周浩 段小沛 钱军平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瑞琪 通讯员 范敏玲 周浩 段小沛 钱军平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李琳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南沙 第一时间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