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拿到啦!我们都回河南过年啦!大家伙让我和您说声谢谢!”1月20日,从广州开往河南的大巴上,工人梁国华操着一口地道的河南话,夹杂着工友们的说笑声,大声感谢黄埔法院黄莹等几位法官帮他们追回了血汗钱。
梁国华来自河南的一个小乡村,每年跟着村子里的熟人在大城市建筑工地上干工程。去年,邻近几个村子的20余名工友一起揽了黄埔某工程公司在佛山的一个工程。项目完成后,公司一直未结清款项。在工人们的催促下,当年10月,公司出具了《工人工资付款协议承诺书》,承诺在11月、12月分两次结清工资。然而一直到年底,工资依然未发放。“我是我们家的顶梁柱,老婆在老家照顾两个孩子,女儿读初中一年开销一万多,儿子年后也要结婚了,愁啊。”其他工友的情况也不乐观,有人甚至表示“被伤透了心”。
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法院。
当年12月31日,梁国华与16个工友来到黄埔法院诉讼服务中心。 “老板一句没钱,我这一年算都白干了!”“一家老小就指着这点钱过年呢!”“老板不讲诚信,不让我们过好年!”
大家越说越激动,黄埔法院立案庭黄莹和高迎法官立即安抚工人情绪,组织工友们有序填写相关材料,通过释法析理引导工友们理性维权。
与此同时,黄莹法官拨通了工程公司负责人的电话,电话那头公司负责人也十分苦闷“我也想解决,可是我们公司的账户被查封了,别人欠着我们的工程款也没给,工人还天天堵门睡在公司办公场地,这样下去公司只能停业了。”
一边是急需工资回家过年的农民工,一边是经营确实存在困难的企业。“公司作为用工方应履行支付薪酬的主体责任,同时公司正常经营的合法权益也受到法律保护。”在黄莹法官的耐心释明下,公司负责人终于打消顾虑同意在法院的组织下和农民工群体“好好谈一次”。当天,工人们便收到了黄埔法院发送的集中调处短信。
收到短信后,工人们纷纷离开了立案大厅。一个工人落到了最后,他不停地搓着因长期重体力劳动而关节粗大、干燥龟裂的手来到工作人员面前,显得有些局促和紧张“今天的事不好意思,但俺也是实在没办法了。俺觉得恁说得对,再这样闹下去,有理也变成无理了。”
1月4日下午两点半,双方如约来到黄埔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由法院组织诉前调解,同时由驻中心的黄埔区劳监大队、黄埔区信访局进行联动调处。
为避免发生冲突,调解采取了“背靠背”方式。但长期累积的矛盾和不信任,让工人们坚决要求“见老板、要承诺、当场支付”。隔壁房间的公司负责人听到工人们激烈诉求,情绪也激动起来“我不过也是个打工的,这几天我天天为这件事情奔走,尽力促成调解。既然他们要闹,那就走法律程序吧”,随即起身离场。
面对这种情况,法院、劳监大队及信访局工作人员一边安抚工人情绪、普及法律知识、宣传调解优势、引导理性快速维权;一边站在公司的角度分析尽快了结此事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好处,劝解公司负责人继续调解。最后公司负责人回到调解室,调解得以继续。
调解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多。经过多轮艰难的磋商,法院进一步向该公司落实了支付方案细节,取得了业主公司“同意代付”的确认,工人们则同意给予一定的支付缓冲期,也承诺不再妨碍公司正常经营,双方达成了付款方案。
为确保款项经农民工工资专户支付到每一位农民工手中,法院当天便协调黄埔区劳监大队联系施工地佛山勒流当地劳监大队监督业主方代付流程。
“调解结束了,但款项一天未到农民工手里,都无法案结事了。”为此,隔一两天,黄莹法官就询问下款项落实情况和付款进度,希望能在农民工返乡前发放到位,让他们揣上一年的辛苦钱回家过个安“薪”年。
1月19日,工程公司如约向22名农民工支付了全部欠薪28万余元,梁国华和他们的工友们也收拾行囊踏上了返乡旅程。
在保障农民工兄弟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障因经营困难而欠薪的用工单位,提供双方都能接受的解纷方案,帮助用工单位复工复产,实现双赢,这是广州法院为推动矛盾纠纷在源头实质性化解提供强力司法助力和生动的实践样本。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章程 通讯员:黄埔法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通讯员:黄埔法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