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文武兼备,是智慧,也是力量,是“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传授、继承,令其精华长存不灭;时代弄潮儿的开拓,令其创新源源不断。谁是未来的弄潮儿?意气风发的中国少年!他们传承家风,舞文弄墨,雄姿英发,站在祖祖辈辈的肩膀,站在历史的肩膀,眺望更远大的前方。
冯敏婧站在父亲的肩头,作猛虎推山姿势的冯亦慧居中,5岁的妹妹冯敏瑜则摆出夜虎出林的造型。
当其他伙伴还赖在妈妈怀中的时候,4岁的冯敏婧已经开始了每天扎马步练功的日子,12年来不间断的练功,给她带来的收获是令人艳羡的大长腿和飒爽英姿,以及多不胜数的奖牌;从牙牙学语时起,郭伊岚就在爷爷、书画家郭莽园的大画桌上长大,自小挥笔弄墨,不到14岁已成为同龄人中的“小画家”,举办了人生的第一个个展。
“现在我可是家里最强的一个。” 敏婧调皮说道。作为广州非遗洪拳新生代传承人,她从小就知道自己肩负了传承的责任,“大学毕业后,我要接下家里的武馆。”伊岚则提到了“责任感”:“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义务把画画得更好,把传统大写意传承下去。”
冯敏婧(左),冯亦慧(中)及5岁的妹妹冯敏瑜。
“武林美少女”:
“传承的重任在我们新一代身上”
与普通的花季少女一样,敏婧笑起来有些羞涩和狡黠,但又多了许多少女所没有的落落大方和爽朗:“女生朋友们一点也不觉得我奇怪,她们可开心了,说跟我在一起特别有安全感。”
这一身功夫来之不易。从小到大,敏婧跟在父亲冯亦慧后头,看到哥哥姐姐们打拳时嘿哈嘿哈的喊声,觉得很有趣,4岁开始练功,才知道“苦日子”来到。“每天扎马步至少半小时,压腿,打拳,每天都很累,很酸痛。” 回忆起这段日子,她“吐槽”老爸的“狡猾”,“他总是哄我练,说练好了,就给我买喜欢的玩具。”她还偷偷透露了爸爸的“秘密”:“以前爸爸小时候跟着太爷爷练功,也是被5分钱一条的雪条‘哄’得团团转。”
冯亦慧带着女儿冯敏婧练习棍法。
7岁时,敏婧参加2013年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就获得金奖。慢慢长大,敏婧才逐渐了解到,爸爸的高祖父冯觐锋师承洪熙官嫡传弟子谭敏宗师,曾于1841年集结禺北同升乡800多名义勇参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父亲是洪拳在冯觐锋家族的5代传承人。随着洪拳成功申请为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逐渐感受到肩头的重量:“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传承的重任在我们新一代身上。”
“责任感”令她重新看待日复一日的枯燥的训练,逐渐从中找到乐趣。“除了能强身健体,武术本身有很大的魅力。” 敏婧说,虽然自己现在尚未能像前辈那样从武术中悟道,但对武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她还忍不住开玩笑:“当然,给师弟师妹们上课也很有乐趣,看到他们扎马步蹲不下去,‘虐’他们让我很开心。”
作为“大师姐”,敏婧带着一帮师弟师妹练拳。
敏婧在家中练习毛笔字,她正对着手机上的字帖写“武”字。
“家传小艺术家”:
“我想把传统大写意传承下去”
出生成长在书画世家,艺术对于伊岚来说就是日常——爷爷是传统书画大家,爸爸郭青是当代艺术家,家中往来皆为文化艺术名人,挥毫泼墨均为常事。伊岚被大家戏称为“边学拿筷子边学拿毛笔”。
“一开始,真的觉得画画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回想学画的经历,伊岚忍不住诉说,“尤其是有时候一张没画好,就要重来画一张,但可能一直练习,偏偏每一张都不满意,就会感到挫败。”但是,渐渐地,她发现,正是因为一直都不满意,所以每一次都会“修正”一点点,慢慢地,自己原来一直在进步,直到画出一张自己满意的画,回头一看,“哇,原来我坚持了这么久”。
郭伊岚与爸爸和爷爷一同合影。爷爷郭莽园是传统书画大家,爸爸郭青则是当代艺术家。
爷爷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以及数十年的手不释卷对伊岚有很大的影响:“我觉得书画、传统文化融入了我的生活。每当去旅游、研学,我最感兴趣的都是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而且随身一定会带上素描本和画笔。” 而爷爷、爸爸身边的艺术家朋友,也给她提供了学习油画、版画、拓印的机会。“不同的门类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我都很有兴趣。” 伊岚羞涩地一笑,露出小小的牙齿。
2021年年末,伊岚在华师附中校园里举办她的首场个人画展。
虽然爷爷、爸爸都表态,不要求她一定要走专业艺术家的道路,最重要的是提高文化修养和艺术审美,但伊岚很清楚知道,艺术这条路,她一定会走下去,只是现在自己年纪还小,是把艺术当作兴趣爱好还是职业,还要看自己未来的发展际遇:“但无论如何,我会一直热爱艺术。”
除了热爱,还有“责任”。尤其是此前,她和爷爷、爸爸联合举办的“耕读家风”展,给她很大的促动:“那时,我领悟到,原来我有责任和义务把画画得更好,把传统大写意传承下去。”
虎年春节前夕,伊岚在爷爷的画室里练习画虎。
这个到了虎年才14岁的小女孩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爸爸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创新,靠的是传统的功底。我现在要做的,是打好基础,不慌不忙,因为路还很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传凌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