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民生需求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对慈善事业、社工行业和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所需要的社会资源越来越多。如何激活社会公益活力,让慈善组织从业者、社会工作者以及志愿者获得更多支持,有效回应社会痛点,成为这一领域的一大挑战。而在2022年,广州多项重点工作将助力慈善、社工、志愿服务进一步发展。
2019年慈善庙会一景。慈善正成为广州人生活的一部分。
2月17日,记者从广州市民政局召开的2022年全市民政系统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工作会议了解到,广州将于2022年通过一系列举措壮大慈善主体,扩大慈善覆盖面,加大对慈善组织的支持力度;同时,拓宽慈善参与渠道,让更多人走近“第三次分配”,为慈善事业提供充足力量;此外,推广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为志愿服务开展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而在社工服务领域,一方面继续深化困难群众社工服务,另一方面推动扩大社工服务领域,完善社工薪酬待遇与激励保障体系。
在“第三次分配”的实践和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中,慈善组织需要社会多方的助力、社工也需要获得更多发展空间,而广州在2022年的一系列举措值得社会多方关注。
【慈善】
加大慈善组织支持力度,让广州慈善更有活力
记者从广州市民政局召开的2022年全市民政系统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工作会议获悉,《广州市创建“慈善之城”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了包括“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制度保障”“壮大慈善主体,扩大慈善覆盖面”“打造慈善品牌,提升慈善惠民实效”“丰富参与形式,拓宽慈善参与渠道”“聚焦社区慈善,打造社区慈善生态链”“丰富文化内涵,营造浓厚慈善氛围”等重点工作。
其中,广州将出台《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系列配套措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不仅讲究爱心氛围,也需要机制保障。在更早前,2021年9月1日,《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成为多方聚焦的慈善大事。彼时,《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已将多项广州在慈善领域中的探索成果以立法形式予以确立,不仅全面规范广州市慈善活动健康有序依法依规开展,也为以开展慈善活动为主的草根组织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空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在“壮大慈善主体,扩大慈善覆盖面”方面,广州将加大对慈善组织的支持力度,加强枢纽型慈善组织建设。与此同时,广州将丰富参与形式,拓宽慈善参与渠道,包括开展“慈善全民捐”活动,倡导以多种形式参与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在此前一年,广州已积极开展各类慈善活动,99公益日期间开展的“善城汇爱”慈善惠民活动联动50多家机构筹集善款约1237万元。新的一年,切实将慈善融入群众的生活中意味着慈善组织有可能可以汇集更多的社会资源,更有力地回应社会痛点和问题,并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慈善救助服务。
在社区慈善方面,广州已设立社区慈善基金422个,筹款总额超3000万元,而在新的一年,将全面建立起符合社区实际的“五社联动”机制,实现“五社联动”机制在社区全覆盖,提升社区慈善基金运营能力,推动社区慈善发展。此前,广州市民政局已印发《广州市推动社区慈善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力争到2023年底全面建立起融合发展、运转有效、各具特色的“五社联动”机制。目前,广州全市各个社区也正建立慈善工作站、社工站、志愿服务站、未成年保护站、社区救助站五站合一的社区慈善综合服务平台,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资源融合发展、运转有效、各具特色的“五社联动”机制。
【社工】与【志愿服务】
让社工找到价值,让街坊参与志愿服务更容易
社会工作在公益慈善领域同样重要。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持证社工达2.7万人,深入一线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此前,广州印发“广州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施方案,“双百工程”建设稳步推进。而在新的一年,广州将有序推进“双百工程”,继续落实“双百工程”实施方案,稳妥有序调整现有购买服务社工站,并结合广州社工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制定出台促进广州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修订《广州市社工服务站(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及系列配套文件。
在深化困难群众社工服务方面,此前一年,广州社工参与疫情防控作用发挥突出,困难群体社工服务落实到位,239条“红棉守护”热线、4000余名社工服务群众逾850万人次。据悉,新的一年,广州将继续开展广州社工“红棉守护”行动、社工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持续畅通“红棉守护”热线,把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工服务做深做实做细;同时,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社工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加大社工服务机构监管力度。
必须一提的是,公益“零成本”从来都是伪命题。公益慈善行业需要人才,而留住人才同样需要薪资和激励保障。记者获悉,完善社工薪酬待遇与激励保障体系同样被列入了广州2022年的慈善社工推进工作之一。此外,在深化困难群众社工服务的同时,广州还将推动扩大社工服务领域,更新完善社工服务项目目录,会卫健、教育等部门进一步推广医务、驻校社工服务,实施穗赣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不断扩大专项社工服务覆盖范围。这也意味着,广州社工将在更多领域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而在上一年,优化《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目录》,印发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社工服务指引、外国人社工服务指引……广州“社工+”战略已在持续深化。
在志愿服务板块,记者了解到,广州将积极推进《广州市志愿服务条例》修订工作,在全市范围内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此外,培育和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力量,推广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为志愿服务开展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这或将意味着,街坊不用费尽心力,四处寻找合适的志愿服务,每个人可以轻松找到更多适合的志愿服务。同时,广州将探索建立“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时间储蓄机制。
【期待】
让慈善更有活力,更专业,更团结
有慈善组织从业者认为,“慈善组织需要筹集善款,以具体行动回应社会痛点,但无论是筹款还是回应社会痛点的能力,都需要社会多方支持和引导,不断获得改变的力量。社工也需要探索如何在更多领域发挥专业价值,让自己感觉到价值和理想所在。”然而,记者观察发现,受许多客观因素影响,慈善组织的专业化、慈善组织之间的协作、社工的专业价值都在实际的“第三次分配”过程中面临瓶颈,导致“社会爱心筹不够”,“人才队伍流失”,“无法形成有效回应社会痛点的系统性方案”。实际上,这也是公益慈善领域普遍面临的问题。
而素有“乐善好施”之称的广州一直都在探索创建“慈善之城”的广州经验。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广州有浓厚的慈善基础,它重情义,讲人情味,上演过一次次全城义捐、全城义剪的温暖事迹,汇聚了一次次爱心,孵化了一个个品牌慈善项目,在这片温暖的土地,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幸福,更有力。虽然公益慈善事业依旧面临不少有待突破的难点,但广州2022年的一系列慈善、社工和志愿服务重点工作亦直接回应了这一板块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位慈善组织从业人员表示,“广州公益慈善的活力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协同努力,期待在新的一年,慈善组织、社工和志愿者都可以获得更多支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 通讯员:廖培金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