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桥,就是一段历史;一座古桥,就是一方文化。您知道广州市区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石桥吗?它就是坐落在海珠区晓港公园内的云桂桥。
云桂桥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全长32.2米、宽3.38米,形态古朴,造型精巧,由花岗岩石砌成。1993年8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四百多年的古桥,聆听岁月承载的清廉故事。
□ 石桥始建者何维柏:清廉敢言与海瑞齐名
走进晓港公园东门,沿着两旁郁郁葱葱的古树前行数十米,一座古色古香的三孔石梁桥映入眼帘,这便是云桂桥。
拾阶而上,漫步在这座四百年古桥上,放眼望去,苍翠欲滴,红棉绽放,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微风拂来,水波泛起,心情豁然开朗,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历史年代……
关于云桂桥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始建者正是与海瑞齐名的名臣何维柏。
“何维柏一生为官清廉,正直敢言,不畏权贵。”据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刘翀介绍,何维柏曾任监察御史,因为上奏弹劾大学士严嵩恶行而获罪。削职为民后,他返回广州,隐居于南郊小港,但他并没有就此颓废,而是以“天山”自勉,把自家居室改名“天山草堂”,并建“天山学院”聚徒讲学。
那时,通往“天山草堂”只有一座小木桥,由于年久失修,每逢雨天学生们过桥很不安全。为方便学生们来往求学,何维柏出资将小木桥拆除,修建了一座石桥,因其地处小港,俗称“小港桥”。
隆庆元年,何维柏奉召复职,万历年间晋升为吏部左侍郎,这时他已是花甲之年,但刚正不阿的作风,仍不减当年,他向皇帝直言善谏,揭露了许多时弊,尤其是反对卖官鬻爵的行为,因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何维柏辞官返乡,继续在他的“天山草堂”讲学,深得乡民爱戴,他教的学生当中半数中了举人,还有十余人中了进士。
为纪念何维柏的功绩,乡民在小港桥头建“云桂发祥”牌坊。宣统三年,乡里士绅出资重修小港桥,将其更名为“云桂桥”。
为何取名“云桂”?刘翀解释道,“云,取自平步青云,桂取自蟾宫折桂,表达了考试高中,致仕为官的意思,是对读书人考取功名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是为了纪念何维柏为当地培养了很多人才。”
□ 石桥历史激励后人:传承弘扬崇廉尚洁美德
“只要有空,我都喜欢和家人来这座古桥走走,摸一摸饱经风霜的石栏,感受历史脉搏的跳动,幽古思今,激励我们前行不止。”海珠区江南中街道原文化站站长陈广全感慨道。
每年暑假,陈广全和家人都热衷参加在晓港公园开展的廉洁文化主题活动,“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清廉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擅长书法绘画的他,还和协会队友们一起手绘了多幅云桂桥画作,“我们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云桂桥,知晓古桥背后的故事。”
为了弘扬清廉文化,在云桂桥对岸,还修建了一座“清竹园”,何维柏的石像雕塑也矗立于此。据海珠区纪委监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清竹园以廉洁文化为主线,借助何维柏宣廉讲学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园内固有的青竹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形成。清竹园内,分别设有清风长廊、静观书屋、廉政石艺、莲花畔道、清风墨韵等景观节点,以石艺、书画、宣传栏、书屋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示名人廉政故事、清廉诗词、廉政寓理等内容,旨在让人们在欣赏游玩时,也能得到崇廉尚洁的教益,休憩的同时涵养心灵。
轻风过处,竹径萧萧,四百多年过去了,如今的云桂桥,已成为一座精神丰碑,它承载了石桥始建者明以修身,耿直不阿的清廉品质,激励鞭策着一代又一代人。
【人物介绍】
何维柏(1510年—1587年),字乔仲,号古林,明代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考取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吏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官职。著有《易学义》《礼经说》《太极图解》《天山草堂存稿》及《陈子言行录》等书,后世学者称其为古林先生。何维柏一生为官清廉,正直敢言,曾经参奏大学士严嵩等,万历十五年(1587年)病逝。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章程视频脚本/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章程视频:广州市纪委监委宣传部出品,广州日报、海珠区纪委监委联合制作图由受访者提供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