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啊,你哋得噶!”这是区泳强面对心智障碍青年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区泳强是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负责人,和众多公益慈善人士一样在探索心智障碍(包括孤独症)群体的社会融入之路。很少人知道,这条路涵盖了教育、就业、养老等方方面面,却又困难重重。越来越多人问:他们真的可以融入社会吗,真的可以创造价值吗?而在区泳强看来,问题并不在于此,而是“有没有做好陪伴他们寻找价值的准备”。
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4月2日是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世界孤独症意识日),旨在提高人们对孤独症的意识及孤独症群体的关注。也是这一天,民进海珠区基层委联合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正式发起了关爱孤独症儿童家庭社会服务项目,多方力量协作探索心智障碍群体家门口的支持模式,涵盖康复、教育、就业、文体和社交关系,通过在街道社区试点打造无障碍友好空间,联动已有的各类社会服务,搭出一张有效支持心智障碍群体成长的支持网络。“我们希望社区可以成为心智障碍群体融入社会的第一站,而不是跳出社区,直接融入社会。”相关负责人说。
社区,理应成为突围之路
2019年《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Ⅲ》数据显示,国内孤独症人士数量超过1000万,孤独症儿童数量超过200万。在广州,这部分群体同样不在少数。
孤独症群体面对的障碍因应个人实际情况而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可归纳为三个核心功能障碍:学习障碍、沟通障碍和社会适应障碍。这种障碍并不是意味着“不能学习”“不能沟通”和“不能适应社会生活”。根据联合国官网的说法,这种障碍意味着需要运用辅助技术,使其扫除充分参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障碍。简而言之,心智障碍者可以在理想状态下探寻个体价值,并在社会支持下参与社会分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然而,也是这些年,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在不断和心智障碍青年一起探索教育、就业的过程中,越发感觉到,“我们虽然一直在说社会各界应当包容、接纳和尊重,但实际上,社会最需要跨出的第一步还是‘了解’。”区泳强说,“比如就业,其实大多工作机会是家长和志愿者争取回来的,建立在一段人情关系上。心智障碍青年还没来得及证明自己,尝试便宣告结束。而结束的原因有很多,有时是朋友不再主管项目,有时是外界施加了压力,有时则是家庭自身的退缩。”
再比如,融合教育方面,虽然自2014年以来,广州通过实施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基本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然而,由于特殊教育师资资源等客观条件限制,心智障碍青年在校园学习之外,仍需要实际情境的学习,通过实际情境打下融入社会,结识朋友的基础,同时初步适应社会生活。
“在社区可以完成实际情境的基础学习,也可以找到服务社会的机会,在社区的公共服务中,让心智障碍青年通过适合的培训,服务社区,从而获得社区认可,这是最基础的社会分工,而当社会分工产生,社会价值便会发生。”在区泳强看来,社区是心智障碍群体融入社会的第一个场所,同样也是社会了解心智障碍人士的第一步,“过去,我们一直跳过了这一步,在社区之外推动包容、接纳、尊重,但如果基础没打好,一切都会变成空中楼阁。”
值得关注的是,要在社区搭建无障碍环境,提供心智障碍青年学习、成长、锻炼和认识社区、服务社区的机会,并非一个个体就能实现的目标。“这里涉及街道居委,涉及公共场所,涉及专业资源,也涉及针对性的支持体系。”区泳强说,这时,尤其需要社会多方力量试点探索,打造一个完整的社区支持网络。
联结,多方协力破局
“在社区,心智障碍群体有可能探索出更多可能性。”4月2日,民进海珠区基层委联合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正式发起了关爱孤独症儿童家庭社会服务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主题为“素心花—爱在民进·心手相连”,旨在促进孤独症儿童家庭的学习交流,整合更多资源支持孤独症儿童家庭,促进孤独症儿童家庭之间的经验交流学习发挥作用,核心理念正是“资源、支持、同行”。
社区需要资源支持,而民进海珠区基层委将发挥作用,成立“海珠民进基层委社会服务小分队”,连接特殊教育专家、老师以及心智障碍群体家长,与志愿者服务队伍下沉社区,成为每个心智障碍群体家门口的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资源中心,专业赋能。与此同时,搭建针对性的支持体系则需要以社会服务机构为核心,探索支持网络的搭建。在这方面,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则有项目可联动。
据悉,近年来,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通过驻点开展一系列文体志愿服务,带动五百多位志愿者每星期开展约三十次志愿服务,涵盖篮球、跑步、阅读等等,或发挥心智障碍者能力,和志愿者一同服务社区。不少企业爱心人士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并接纳这群特殊群体,在陪伴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交流,融入正常的社交环境并得到稳定的生活和发展;而工作人员也通过志愿者的反馈,发现每个孩子存在的问题和特点,并通过专家团队为他们指定合适的培训方案,开展培训和引导。而在接下来,这一系列志愿服务将在海珠有效落地。
而在教育就业衔接方面,过去,广州市心友心智障碍者服务协会正推动心智加油站落地社区,在校园融合教育之外,联动心智障碍孩子家长,一起支持心智障碍孩子掌握社区生活技能,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和社区交朋友,“在一次次针对性地引导,结合心智障碍群体学习特点,帮助他们理解社区生活和家庭生活”。关爱孤独症儿童家庭社会服务项目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海珠区部分街道社区也将进一步完善社区心智加油站,促成家-校-社区三方联动,共同探索对孤独症的评估及训练的方式方法,在为心智障碍孩子成长打下基础同时,让社区逐渐了解心智障碍认识,褪去负面标签。
“无论是结伴文体服务,还是开展社区支持,我们都希望社区成为一个切入口,打破大家对心智障碍群体‘缺少创造价值能力’的固化印象。实际上,只要搭建好无障碍环境和支持体系,每个人都能在社会分工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价值无分大小,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价值。”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是一个全生涯链条的支持,在就业阶段,也希望专注于社区需求与心智障碍群体能力的结合,支持特需青年在社区提供各类便民服务,让大家通过消费认可特需青年的能力,“我们会打造成社区服务示范点,不仅服务于周边居民,也展示给其他街道看,证明心智障碍青年对社区的价值,他们值得一份工作。”
“一旦心智障碍群体在社区找到价值,他们便距离社会更近一步了。”在该项目负责人看来,融入社会的关键,不在于强调障碍,而是一个普通人,如何在周边的支持下,跨越障碍。毕竟,人生漫长,面对障碍的,又何止残障群体。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苏赞、林琳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