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华南国家植物园获悉,近期鼎湖山站科研人员专注于“碳达峰”“碳中和”(双碳)计划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发挥碳通量塔的作用方面有不少重要发现。
【资料图】
碳通量塔是开展森林冠层和大气界面二氧化碳交换能力研究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特别是在定量南亚热带森林长期碳捕获能力和其他重要气象参数方面。研究人员采用涡度协方差技术,精准确定森林-大气碳交换量。观察到每日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季节趋势,表明其对气候因素的敏感性,如气温、降水和光照。研究阐明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可作为一个示范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可用于揭示森林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封存的作用。
另外,根据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的一项为期12年(2003-2014年)监测数据的研究表明,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这一现象正在以独特的方式影响森林中的碳固存。与全球其他生态系统不同的是,该保护区被发现在干旱月份比雨季吸收更多的碳,季节性干旱导致亚热带森林碳增加。
与此同时,鼎湖山站科研人员也证明了涡流协方差技术可以用于测量碳封存和相关经济价值影响。研究表明,对于碳经济价值的直接估算,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每年平均5300吨碳的封存量相当于该地区330万元人民币(约合53万美元)的经济附加值。
这些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从另一层面表明,涡度通量数据在理解森林的生理和生态功能方面非常有用。对此研究人员表示,针对“双碳”计划的实施,这些研究是及时的,其中关于经济价值的评估,也得到同行专家高度肯定,认为从科学和教育的角度来看,都有助于制定进一步保护和管理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政策。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自2002年10月正式启动了碳通量监测工作,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网络最早设立的南亚热带森林观测站点,长期生物监测及涡度相关技术支撑下的碳通量监测数据。迄今为止获得的数据,在点上有助于深入了解鼎湖山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带性森林在生态系统碳汇服务功能的潜力,在面上有助于找到更好的区域性森林的管理和保护方法。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自2002年10月正式启动了碳通量监测工作,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网络最早设立的南亚热带森林观测站点。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通讯员:周飞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