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广州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213万,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一道重要的民生课题。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如何让社区与医院“无缝对接”?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日前围绕“提升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水平”开展调研,协商为“夕阳”事业激发新动能。
(相关资料图)
协商点一:吸引人留住人
提升待遇,纳入国家高技能人才评定
做事业离不开人才。如何吸引人、培育人、留住人?是广州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答题。
“目前养老护理工作工资偏低、劳动强度大、福利较少。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养老护理员是伺候人的,社会地位低。这导致养老服务队伍招聘困难、流动性很大,在职时间短暂,队伍极不稳定。”市政协委员倪静调研后指出,除了薪资保障,让从业者更有尊严、更自信,也是关键所在。她建议增强激励机制,对参加养老护理培训的获证人员,给予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并对一线的养老护理员入户、子女入学、保障房租赁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增强职业吸引力,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地位和荣誉感。
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张碧儿表示,广州正从生源、认证、激励三方面解决养老事业的人才供应问题。
目前,全市11所技工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等5个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广州鼓励养老护理企业与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共同培养学徒,取得相应证书的按规定给予5000到8500元不等补贴。
此外,全市40家培训机构具有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资质,养老护理员已纳入技能培训补贴范围,今年以来全市发放补贴6491人次,共1036.68万元,11121人次获得职业工种证书。
为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养老护理行业就业创业,广州给予高校毕业生每人每年1万元(不超过3年)的就业补贴,并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创业补贴。员工制家政企业招用家政服务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发放社会保险补贴和每人1000元的吸纳就业补贴。同时,广州鼓励各类评选表彰向优秀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倾斜,对在世界技能大赛和国家级一类、二类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纳入国家高技能人才评定范围。
↑“有事好商量—提升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水平”专题调研活动
协商点二:医养结合
建立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机制”
老年人往往伴随慢性病,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的重要一环。市政协调研显示,老年人对医养康养、康复护理等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明显。市政协委员胡育新指出,目前全市125家医养结合机构中,提供嵌入式服务的仅2家。颐康中心通过采取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站签约,建立医养服务合作关系,但合作紧密度不一,加之在社区医疗资源紧张等客观限制下,医养结合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全市178个颐康中心中,截至今年7月底获得长护险定点的机构仅19家,占比10.7%。
胡育新建议,推动颐康中心均能与周边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方便老人预约挂号、转诊治疗。同时,推动养老服务信息与医疗卫生信息深度对接,跨部门、跨区域共享信息。
“广州正全力推进机构养老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市卫健委家庭发展与老龄健康处处长张斌介绍,广州已实现100%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全市现有医养结合机构128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签约率100%,另有177家护理站固定服务约4.08万人,实现市民线上一键预约“上门护理”,打通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最后一公里”。
针对“双向转诊机制”等委员建议,市卫健委表示将强化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加强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并协调民政局、医保局、工信局加强失能老年人信息共享,提升老年人社区医养结合水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道岚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