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一个海珠区,也有一条海珠路。海珠路分南、中、北三段,三段都在越秀区,不在海珠区。为什么它们都以“海珠”命名,却有一江之隔?原来,两个地名都和一块石头——海珠石有关。
(相关资料图)
海珠中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珠江河道中有一由白垩纪红色砂砾岩构成的礁石,长约150米,宽约50余米,因长期受江水冲刷浑圆如珠,随潮流变化浮沉海上(广州人称较宽江河为海),故名海珠石,至今流传“诗人盗珠,遗珠成石”的美丽传说,为宋羊城八景之一。
海珠中路
上世纪初,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将广州建设为“花园都市”,1926年,海珠石被辟为海珠公园。1931年,广州填江筑堤(今沿江西路),海珠石沉埋地下。一年后,广州将正对海珠石的珠江北岸一带扩建为马路,因路南端与曾经的海珠石位置相对,故名海珠路。
海珠中路
“广州地名有段古”栏目欢迎踊跃投稿或提供线索。投稿邮箱:gzrbdmydg@163.com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海报/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