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最新: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今年回归

2023-02-17 07:35:44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将在今年农历二月十一回归!“波罗诞”是广州地区最大的民间传统庙会之一。每逢活动举办时,人们喜气洋洋、呼朋唤友,相约来到南海神庙参加民俗活动,可谓万人空巷。如今,在穗东街庙头社区,街坊们正忙碌着制作波罗鸡和波罗粽,阵阵粽香飘荡,预示着盛会即将到来。


(资料图片)

□ 波罗鸡非遗传承人已准备上千只“鸡”

“我今年准备了上千只波罗鸡,已经接到很多预订,相信今年的气氛一定会很热闹,”黄埔区非遗传承人叶美英一边笑呵呵地说着,一边手中活儿不停,一点点把真鸡毛黏到“鸡身”上。不一会儿功夫,一只栩栩如生的工艺品“波罗鸡”便诞生了。

据她介绍,波罗鸡是“波罗诞”特有的工艺鸡,由于在庙会期间出售,因此叫波罗鸡。“鸡”与“吉” 近音,象征吉祥。“游波罗”的人们就买波罗鸡回去,图个好意头。

叶美英介绍说,“波罗鸡”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总共有36道工序。其中做“鸡身”模型的泥土取自南海神庙背后一公里外的铜鼓山上,因只有这里的泥土油滑细嫩,既不含泥沙,黏性又大,可以一连用几十次“倒模”。

从鸡模到鸡脚、鸡翅、鸡嘴、鸡冠,每个步骤都十分复杂,所需材料包括硬纸、鸡毛、稻秆、颜料等,再一点点手工黏上。叶美英只要空闲下来,都要为这场盛会做准备。但一年下来,最多也只能做出千只左右的 “波罗鸡”。

叶美英每年会准备3种“波罗鸡”,分大中小型。大型的大如真鸡,要用到10斤泥土;小型的只需用到1斤,显得小巧玲珑。但她说,越小的“波罗鸡”制作越困难,因为一不小心就会磕坏材料。有的用真鸡毛制作,整体活灵活现,宛如真鸡;有的则色泽艳丽,脚长身长,更加昂首挺胸,较受年轻人欢迎。

为了今年的盛会,叶美英和丈夫日渐忙碌起来。因为做“波罗鸡”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她不仅要做工艺品,还要参加各种非遗传承活动。但对她来说,忙起来是最好的事,意味着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 

□ 准备包5万只粽子等待游客 

在庙头社区的张氏大宗祠里,阵阵粽香引人驻足。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波罗粽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陈玉彩正和亲朋戚友一起包波罗粽,因为预备要5万只粽子,是以往的两倍多,她要更加努力为盛会做准备。

波罗粽的来历有许多说法,有一首打油诗如是说:“我到庙会卖鸡头,你用门匙开锁头,家中有粽在镬头,要吃粽子坐炕头,食完饮茶润润喉。”

相传,过去每逢“波罗诞”,村户忙碌看大戏、观杂耍、逛庙会,无暇招呼前来拜访的亲友。于是村民就想出办法,在庙会前就蒸好一大锅波罗粽,亲友来到把家门钥匙给亲友,嘱咐他们饿了就开门取棕吃,久而久之,成为习俗。2015年,波罗粽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陈玉彩说,包波罗粽和其它粽子差不多,也有糯米、绿豆、白板肉等,但其独特之处在于粽叶。波罗粽的粽叶既不用冬青、竹叶,也不用荷叶,而是用芭蕉叶。经8小时的蒸煮,芭蕉叶独特的香味进入到粽子里,吃起来又香又滑。波罗粽的规格有大有小,最重的有5斤,拿在手上沉甸甸的。许多家庭买一只回去,全家分享,味道美极。

陈玉彩是从外地嫁到黄埔的,学会制作波罗粽后,手艺越发纯熟,后来还获得了黄埔区首届“巧姐制作波罗粽大赛”一等奖,并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她说,会继续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无论是波罗粽还是波罗鸡,背后都代表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前每逢千年庙会或者端午节,庙头村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卖粽子,场景十分壮观。现今,对于许多村民来说,包波罗粽、买波罗鸡,不仅是一种习俗,还寄托了一种乡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