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征求意见

2023-02-17 21:47:02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2月17日,《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

广州于1982年被公布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城保护40年来,一直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在总结此前经验的基础上,征求意见稿提出,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管理体系,强化多元保护的全民共保共享参与机制,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全面融入城乡发展大局。


(相关资料图)

将新类型历史文化遗产纳入保护对象

本次修订与新形势下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衔接,回应全社会对广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呼声,回应老城老村居民改善民生的需求,与近年来探索实践工作相衔接,将行之有效的制度通过法规形式进一步法定化,以健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法规制度为抓手,促进完善保护体系和管理机制,强化资金和实施保障,加强社会参与和历史文化系统展示、全面展示,推动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广州坚持全面保护、系统保护、整体保护,建立了涵盖市域、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不可动文物和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2021年11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明确要进一步完善广州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还要保护好历史地段、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内涵不断丰富,陆续对传统风貌建筑、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新类型历史文化遗产开展保护工作。本次修订,将新类型历史文化遗产纳入保护对象,扩充和延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是广州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关键举措之一。

征求意见稿强化全市域、全要素保护,扩充保护对象,构建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保护体系,重点保护和连线、成片整体保护相结合。分级落实保护体系重点任务,坚持党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统筹领导,深化市-区-镇街三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部门协同的立体管理体系。加强统筹谋划和系统推进,建立涵盖普查认定、规划编制、前置保护、数字化管理、建设管理、日常巡查、评估检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强化历史风貌保护管控、保护规划实施监督等。

为合理利用和传承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广州的历史文化保护理念、保护范式从“底线保护”1.0时代、“保用结合”2.0时代,到十三五期间启程迈向“融入城乡发展”3.0时代,从关注建筑风貌到关注街巷肌理,从历史文化遗产静态保护到以用促保,再到城市微改造有机更新,愈发重视人的情感和体验。2018年起,广州以全国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为契机,不断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相继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本次立法,拟对广州市近年来保护利用成功经验予以提升巩固,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和传承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和支持。

历史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宝贵财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通过建立多元多方的社会参与机制,培育源源不断的保护有生力量。注重权责平衡,优化保护责任人制度及其配套技术和资金支持制度,促进积极保护、主动保护。注重多元参与,构建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多方参与的保护合力。注重从孩子抓起,发挥学校的教育主导功能,让青少年主动参与到名城保护当中。注重传统工匠培育,将传统技艺传承纳入培训体系,让更多工匠队伍参与遗产修缮保护。通过加强政策激励、创新金融服务、优化业态引导等举措,加大引资引力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的重要推动作用。

改善人居环境激活片区活力

让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融入城乡建设,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土地出让、乡村振兴等工作协同实施,统筹保护利用,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的社会教育作用、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让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融入当代生产生活,通过多功能合理利用、强化规划和实施保障、优化审批制度等举措,推动盘活历史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激活片区活力。让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融入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历史文化阐释展示,宣传弘扬广州名城核心价值,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日用而不觉中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

公众的意见或建议请于2023年3月3日前反映或提交。具体途径如下:

(一)登录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https://ghzyj.gz.gov.cn/)或者广州市司法局官网(http://sfj.gz.gov.cn/ztlm/xzlf/gzyjzj/)查看征求意见稿全文,并提交意见建议。

(二)电子邮件:发送至电子邮箱(yufengzh@gz.gov.cn)。

(三)书面意见邮寄至:广州市越秀区吉祥路80号1102室(邮政编码:510060)。

提交意见时请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必要时进一步联系。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杜娟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陈忧子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