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 中国“画” | 看,“搬运工”24小时不喊累_动态

2023-03-03 07:38:31    来源:    


(相关资料图)

在南沙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有一群“搬运工”不仅全天候24小时无休,自己还会定期“体检”。如果“身体不舒服”,更是会及时“提醒”技术人员为它“看病、诊断”。它们就是无人驾驶智能引导车。近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上,无人驾驶智能引导车在不间歇地工作。

广州

画中盛景我来探

在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码头,记者看到“超级大脑”指引下的机械、车辆都很“听话”。自动化作业的码头十分忙碌,却不见人的踪影。

碧海蓝天,码头繁忙,现场却看不到工人。在春暖花开的日子,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来到位于珠江入海口附近的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码头前沿,只见红色岸桥像钢铁巨人般整齐列队,橙色的无人驾驶智能引导车灵活地自动穿行。

广州南沙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副经理李树沛告诉记者:“这些橙色智能引导车是码头勤劳的‘搬运工’,建设者简称它们为IGV”。

24小时工作 累了自己去充电

这些IGV,看起来比普通卡车少了驾驶室,力气方面却毫不逊色,能驮着巨大的集装箱从早到晚穿梭在自动化作业区域,并且它们非常聪明,通过“触角”(北斗导航定位)、“眼睛”(视觉定位)、“耳朵”(雷达定位)与其他自动化设备进行“交流”沟通,精准高效地完成“搬运”作业。

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在IGV上,这可是全球首创。应用了北斗导航系统和5G通信技术的IGV可以进行任务指令的无线传输,路径灵活多变,可在码头堆场间自由穿梭,精准抵达每一个箱位。岸桥按照信息系统自动发布的指令,精准完成集装箱装卸,智能引导车通过智能算法自动规划路径,将集装箱运往堆场。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仅用八九个小时就可完成一艘巨轮的作业任务。同等规模下,智能化的码头可节约包括卡车司机、轨道吊机司机在内约70%的人力成本。

“就像家里的扫地机器人一样,IGV电量低到一定标准以下的话,它就会自己跑去充电,从而实现无限续航。” 李树沛说。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它们都会全天候24小时在自动化区域工作,累了就会自动去充电站“休息”,补充能量;当没有作业任务时,就会自行调节进入“睡眠”模式,进入低功耗状态。它们还很会爱护自己的“身体”,每个月都会定期进行“体检”,如果平时“身体不舒服”,也会及时“提醒”技术人员“看病、诊断”。

“超级大脑”算出作业最优解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访了解到,指挥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运作的“超级大脑”,是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

“有了这套信息系统,我们码头的机械、车辆都很‘听话’,码头即使在智能引导车辆、机械全负荷情况下,也不会因为车流量增大、司机的操控问题等发生拥堵,确保高效运作。”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总经理何业科介绍。

南沙四期码头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像人的“大脑”一样聪明。操作人员只需点击指令发送,自动化信息系统即会对指令进行分发、处理和执行等复杂运算,计算出最优最高效的作业方式,使码头上的设备自动进行协调作业,并可以保证各种复杂工况的具体作业和复杂设备的监控,从终端保障全自动化码头的安全、高效运行。

这座码头,是我国首例由国内科技力量联手打造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有4个10万吨级海轮泊位及配套集装箱驳船泊位,集北斗导航、5G通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创造了7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0多项。据介绍,随着自动化操作系统的不断迭代升级,作业效率也得以逐渐提升。四期工程建成后,南沙港区每年的集装箱吞吐量预计超过2400万标准箱,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未来,广州港将助力广州打造全球规模领先的国际枢纽海港,加快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节点,增强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着力推动广州临港经济区建设,支持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执行:赵东方、余靖统筹:汤新颖、张毓、王晨阳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妍 通讯员 曹畅、梁冠明视频制作团队:广报·G视频协助: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业衡、谢英君文字:张毓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2022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深度融合发展扶持经费资助项目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李琳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