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卷发,流利的中文,带着文艺工作者的洒脱与独特气质……在3月25日举办的第二届“亚洲青年领袖论坛”现场,记者见到了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我住在这里的理由》算是他的成名作,该纪录片在B站播放量已经破亿。这些年,他又拍摄了《好久不见,武汉》《后疫情时代》等一系列与中国疫情相关的纪录片,曾被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点赞,也曾一度冲上日本雅虎头版……在他的镜头里,既展现日本,也讲述中国,多以人物为主,没有偏见没有误解,有的只是客观记录。“我很喜欢中国”竹内亮说,在他镜头背后,有浓郁的来自中国人的乐观、坚韧与热情。
“一个人为什么要生活在那块土地,一定有着很深层的理由。”因拍摄纪录片结缘中国,竹内亮已移居中国将近10年。他在创作时究竟有何秘诀?他又如何用镜头连接起跨文化沟通的桥梁,让关于中国的纪录片在中国受欢迎,引发日本人民认同与讨论?广州日报记者专访竹内亮,探索他镜头背后的故事。
(相关资料图)
广州日报:《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在社交媒体上“圈粉”无数,您当时筹备拍摄的初衷是什么?
竹内亮:这个片子主要是围绕居住在中国的日本人和居住在日本的中国人为核心的人物纪录片。比如,我拍了在中国追梦、打拼事业的日本人,他们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又如何影响着周围的中国人。其实最早有拍摄的动机,是因为我所在的那个年代,当时还是很多日本人不了解中国,也有很多中国人不了解日本。我想通过这种人物故事来展现故乡日本的魅力,也想呈现中国的客观信息和故事。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消除隔阂与偏见,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做到。
广州日报:您拍摄系列纪录片里,最想传达哪些理念?
竹内亮:归根到底还是真实的中国和真实的日本,通过文化的力量,促进双方理解。纪录片的魅力就是真实,所以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尽量把真实的日本和真实的中国传达给大家,我认为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在纪录片里,我不想去引导大家如何看待中国或者如何看待日本。怎么看待作品,从作品中读出什么是观众决定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作品并未有太多的主观理念因素,如果实在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系列作品的核心,我想就是用客观的镜头呈现,让观众在客观的画面与对话中感受。我把所有的判断权交给观众,我想这也是我的作品既让中国观众认可,也被日本媒体和群众认同的原因所在。
广州日报:在近些年的观察中,您关注了青年的哪些话题?
竹内亮:依然是关注中日青年的交流话题。其实我关注到,近些年来日本年轻人与中国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很不一样,他们越来越能接受中国的文化与潮流。比如很多日本男孩子玩中国的网络游戏,很多女孩子特别喜欢中国的化妆品,她们觉得可爱的盒子和设计很有吸引力。而且中国的电视剧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也开始在日本流行起来,中日青年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了,而且越来越多样化了,我认为这是个非常新颖的时代特征。
广州日报:最近您在筹备哪些作品?
竹内亮:最近有一部作品是拍摄了在广东的外国人系列,比如生活在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地的外国人,目前已经拍摄完毕,正在做后期,还未开播。而且由于拍摄这个系列作品,我来了广州好多次。我比较怕冷,广州的气候让我很舒服,而且我也很喜欢粤菜,来了广州就想去吃海鲜。南沙区我是第一次来,很漂亮,希望下一次可以有机会带我的孩子们来广州,来南沙区度假。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朝露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杨朝露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朝露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