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位于荔湾区中西部的石围塘,曾是一片良田。
数百年前,此处江边是一大片冲积地,水涨时鱼儿游上滩,水退时鱼儿留滩上,前来寻食的白鹤布满滩涂,因此有“鱼游地,鹤行滩”的美名。后来,当地人在水淹不到的地方开荒种地,相传,此处产出的每粒米均有红圈,煮熟后香滑可口。良田种得良稻,本是一大好事。可后来,有人希望上贡该米,严格要求每一粒米的出品,须粒粒有红圈。村民不愿平添负担,便把水稻铲掉,搬石头、砌鱼塘,“石围塘”因此得名。
明清时,佛山南海人要进省城广州必经石围塘秀水涌河上的五眼桥,可谓“省佛通衢”,附近圩镇因此繁荣,仅茶楼就有数家,周边织藤、花轿、纺纱、缝纫,甚至寿板、当铺、小银庄等一应俱全,手工业亦有茶具、编织、木器等。
“广州地名有段古”栏目欢迎踊跃投稿或提供线索。
投稿邮箱:gzrbdmydg@163.com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海报|谭惠兰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实习生:谢一言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