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珠江后航道西岸的聚龙湾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同时也广佛同城战略的重要核心节点。2023年3月31日,《广州市白鹅潭聚龙湾片区城市更新单元启动区子单元(AF0212规划管理单元)详细规划调整方案》经第四届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专业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为匹配世界级商圈产业功能需求,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在不增加总计容建筑面积前提下,深化城市设计方案。本次方案将聚龙湾片区启动区定位为:珠江高质量发展带先行示范区、世界级消费目的地,将汇聚顶级商业品牌,建设世界级滨水商业新典范。
调整不增加总计容建筑面积
(相关资料图)
聚龙湾片区属于白鹅潭聚龙组团,毗邻白鹅潭商务核心区,是广佛同城战略的重要核心节点,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聚龙湾片区城市更新单元北至花蕾路、南至浣花路、西至招村涌、东至珠江,面积为156.05公顷;其中,启动区子单元涉及AF0212规划管理单元,面积为65.6公顷。
该项目于2021年8月由珠江实业通过摘牌方式竞得。为推动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促进省市重点外资项目落地,珠江实业结合最新发展趋势,引入太古地产,共同打造世界顶级滨水商业新典范。该项目充分发挥悠久独特的广府商业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禀赋与滨水景观优势,将全面打造一座兼具浓厚岭南特色与现代文化的商业地标,借此提升白鹅潭片区商业中心地位,焕新千年古都的岭南文化光彩,助力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本次详细规划调整范围西至芳村大道东,北至信联路,东至珠江,南至沙涌,用地面积为33.27公顷,总建设量为63.03万平方米(不含历史文化建筑的建设量,该建设量依据相关保护规划落实)。本次详细规划调整不增加总计容建筑面积,且在不减少绿地面积、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以及路网密度的前提下,深化城市设计方案,重点调整用地布局、公服设施布局,明确隧道方案和城市设计管控要求等。
亮点一:汇聚顶级商业品牌 丰富各组团功能
2021年1月13日《广州市白鹅潭聚龙湾片区城市更新单元启动区子单元详细规划》通过市规委会审议,并于2月9日获得市政府批复。详细规划范围内的用地主要为商业商务设施用地、文化设施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和绿地与广场用地等。总建设量63.03万平方米(不含历史文化建筑的建设量,该建设量依据相关保护规划落实),毛容积率约1.89。
项目改造主体珠江实业于2022年与太古集团正式签署项目合作协议,为匹配世界级商圈产业功能需求,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对规划范围提出精细化空间设计需求。为满足招商落地和面向实施的精细化设计需求,在保持聚龙湾片区整体城市设计的空间格局和天际线等不变的基础上,特邀请国际团队10DESIGN针对启动区子单元进行方案深化。
深化方案将聚龙湾片区启动区定位为:珠江高质量发展带先行示范区、世界级消费目的地,打造活力多元的缤纷水岸、绿色低碳的科创智城、水秀花香的欢乐之谷。将汇聚顶级商业品牌,建设世界级滨水商业新典范。保持聚龙湾整体片区“云绕半岛”的格局不变,丰富各组团功能,为市民提供丰富的体验层次,沿江以水岸公园、文化、体验、展示等功能为主,沿芳村大道以办公、商业服务等为主。片区划分为城市慢生活街区、艺术生活区、创意办公区,临江保护建筑日清仓、渣甸仓则变身文化体验中心和城市艺术展厅。
方案紧扣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要求,塑造高品质缤纷水岸。对标国际案例及梳理消费城市的空间诉求,在珠江沿岸设置公园、文化、展示、商业、商务等多元功能,并引入国际大师开展建筑方案设计,打造长约1.2公里、兼具艺术氛围和商业活力的沿江海绵碧道。同时,统筹生态保护与城市更新,实施科学保护片区内生态资源,助力建设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
规划提出,让滨水回归生活,营造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兼顾市民的亲水游玩需求和商业消费需求,商业服务设施临公园绿地的一侧零退界,实现商业服务功能与开敞空间的良好互动,并鼓励向公园绿地设置人行出入口。
亮点二:实现保护与活化利用双赢 延续场地历史记忆
方案落实历史文化保护要求,实现保护与活化利用双赢。项目地块共涉及10处历史文化遗产,具体包括含毓灵桥、日清仓、协同和机器厂湾甸仓、花地仓、广州市郊区鹤洞公社口电排站、冲口仓和3棵古树名木,规划原址保留。其中,广州市粮食集团储备分公司南区粮库冲口仓已进行活化利用为白鹅潭城市展厅。
规划提出,鼓励协同和机器厂、日清仓、冲口仓等历史建筑与周边地块整体设计、统筹开发、活化利用,延续场地历史记忆。同时,规划探索历史建筑活化为城市展厅、美术馆等多种实施路径,以用促保,推动文化创新传承,进一步落实历史建筑保护要求,实现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双赢。
方案以行人体验为本,提升公服设施的服务水平。践行“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调整公服设施布局,并按照产业配套服务设施不低于6%的原则配置3.63万平方米产业配套,鼓励产业公服配套设施可结合地块实际统筹设置,整体打造具有韧性的公服设施,适应市民多元化的使用需求,进一步提升公服设施的服务水平。
为保障滨江地块对公众的开放性,规划严控设计条件:建筑限高24米,保障沿江视野开阔;采取独栋式布局,削弱建筑体量;预留多条公共通道,强化市民到江边的可达性;引入国际大师进行建筑方案设计,保障地标性、艺术性;与周边历史环境要素相协调,延续场所记忆。
亮点三:明确聚龙湾隧道线位 打造三维立体慢行系统
交通方面,本次深化方案明确了聚龙湾隧道的线位,珠江两岸将新增一条过江通道,疏通区域交通瓶颈。为减小现详细规划线位工程实施难度及对启动区地块开发建设的影响,深化方案提出,拟明确聚龙湾隧道为金鹏路-金沙路线位,车道数持双向四车道,与地铁25号线共线位,调整后隧道全长约6公里,设一对出入口衔接30米规划纵一路,出入口匝道位置需宽至40米。
与此同时,启动区内将地上地下高效联动,打造三维立体慢行系统。通过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打造地上地下连续完整、高效联动的三维立体慢行系统,保持片区的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公共空间、城市地铁空间的无缝接驳,不仅改善滨江空间的可达性,更善于以三维立体的慢行系统辐射片区网络化发展,形成无缝衔接的全域规划。
地下空间方面,在一体化开发思路下,允许跨地块设置地下商业设施、文化设施等;在挂牌范围内外各自平衡的原则下,市政道路下方的商业及文化设施建设量在一体化开发单元内统筹腾挪;做好在建地铁11号线及芳村大道东站、已建沙涌站、远期25号地铁线、远期聚龙湾隧道和地下综合管廊的方案衔接工作。鼓励地下商业开发与地铁站点无缝衔接。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 通讯员 穗规资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马俊贤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