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孤独症关注日 |他们为孤独症青年歌唱

2023-04-03 20:36:12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想和你一起保持童心地成长,爱你的倔强,保护你善良。陪你来歌唱,一切都来日方长,我相信你是,明日的曙光……”4月2日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下午,广州图书馆负一层传来歌声。这是一首唱给孤独症青年的歌,唱歌的是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张紫珊。她和另外两名同学张慧、王嘉雯正在这里表演的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情景剧场《海螺里的诗》。


【资料图】

活动现场

《海螺里的诗》表现三个小场景:一名第一次担任孤独症青年美术老师的美院志愿者,了解到原来孤独症青年不是自己想的“星星的孩子”,有自立的需求;一名在创作中失去灵感的艺术创作者,接触到擅于绘画的孤独症青年后,被他对艺术的热情而感动,萌发新的创作动力;一名无法接纳弟弟是孤独症孩子的大学生,通过社会力量的支持,接受现实且获得与弟弟共同成长的勇气。

展演观众的人数多于预期,有的只能站着观看,但他们都全心投入到观看中,心情随着每个情景情绪氛围的变化而变化,时而哄堂大笑,时而鼓掌,时而伤感,与台上的演员互动,最后随着紫珊轻轻唱着写给孤独症青年的歌……最后谢幕的时候,几十名观看完展览的小朋友们脱下鞋子,腼腆又雀跃地跑进铺着地垫地表演场,欢声一片,现场涌动着会心的笑声。

“我看到有位妈妈在演出结束后带领孩子去与现场的孤独症青年拇指碰拇指说‘你很棒’,很开心,觉得我们的展演太有价值了!”展演结束后,嘉雯感动说道。

许多小学生都前来观看展演,家长们认为孩子们有必要了解世界的多元和包容。

一名妈妈带着6岁的女儿前来,展演后迫不及待分享自己内向的女儿不但全程耐心看完,而且最后也跟着大家轻轻哼唱:“我很意外现场有这么多的孩子参与。”也有家长告诉记者,孩子非常需要接受多元文化的教育:“他们应该知道世界是多元的,也应该学会包容、尊重、责任和支持。”

“孤独症伙伴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要经历非常多的考验。他们在表达上的不同使得他们容易和外界产生隔阂,而现实的不理解、偏见和障碍组成一副坚硬的外壳,隐匿了他们真实的想法、需求和声音,如海螺一般。”在展演的策划思路里,写着这样的文字,“可海螺,也是天然的共鸣器,当其体内外的频率相当时,我们便能听到海螺里的美妙声音。因此,细心的人发现,当他们愿意拾起海螺,用心倾听,就能发现孤独症群体内心丰富而有力量的声音。”

大家参与到活动中,积极互动,现场气氛非常温馨。

《海螺里的诗》的策划和展出,是基于张慧参与的广图“特需青年文创设计课程”。2022年,广州市残联百企百艺公益项目伊宜倚艺团队在广州图书馆举办该课程,成功举办了一次文创展览,受到社会关注与高度评价。2023年,该项目与广图继续携手合作,通过“创作+文创”探索残障人士的社会融合之路,推进社会相互了解,推动残健共融。

张慧作为项目的志愿者,从去年7月开始便每周日到广州图书馆,持续不断以一对一结对的方式指导孤独症学员绘画,与结对学员建立了稳定的关系,也对项目培养的孤独症同学有了深入的了解。在学校参与“美术馆剧场与展演策展”研究生课程的时候,与两名小伙伴尝试把倡导公众关注孤独症青年的议题呈现为跨媒介的参与式剧场展演。在疫情期间进行了“赛博剧场版”的在线演出,经过三四个月的磨砺,又生成了此次与公众面对面的、真切动人的现场演出。

授课导师、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王意迦副教授,同时作为剧场艺术家和公益学者,指导这个小组一步步深入议题,激发主创的社会洞察力和艺术表现力。她指出:“‘艺术赋能’ 深刻地体现在这个项目过程中,让每个参与者都激发了艺术创造的‘心’能量,并获得了对人类生命力量的新理解。”

一直以来,王意迦致力于将“社会剧场”引入孤独症社群,用于突破孤独症的一个关键障碍——社会交往与社会性建立。“这次演出中有一个让演员嘉雯特别惊喜和感动的瞬间——当她悲伤时,观众席上一个孤独症青年关切地问:‘你怎么哭了?’ 并随后大声鼓励她"你一定行!’ 这正印证了戏剧对孤独症社会发展上的作用——我避免使用‘疗愈’一词,因为我不把这种能力的不足看作一种‘病’,而是有待激发的潜能。”王意迦说,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戏剧的特性是一种群体的艺术,其材料不依赖于其他物质而就是人类自身,戏剧是生命直面生命的艺术,是生命激活生命的艺术,戏剧创作过程本身就是在观照“社会中的自我”与“自我中的社会”。

她介绍,近年国际前沿研究表明,戏剧的社会性特质对于孤独症的社会性短板特别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剧场可以有效地激发孤独症被遮蔽的社会潜能——主体间性可以在剧场中建立。

主创合影(由左至右:莫景煜、张慧、王意迦、王嘉雯、张紫珊、杨秉昊)

“我们看到的是已经长大成人的孤独症青年,只有从家长、老师的口中才知道,他们是经历了长期不断的刻苦练习之后,才有机会变得稳定,并趋向健全青年。”张慧说,如今,他们开始面临生活独立、真实就业的问题,他们的声音也需要被更多人听到,“我们希望在这场展演中担任着‘扩音器’的角色,让更多人了解、认可、接纳他们,让他们与我们实现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据了解,在4月2日的活动上,广图馆员蔡东恺进行了世界孤独症关注日相关主题文献推荐,现场还首映了纪录片《向美奔跑——孤独症青年的马拉松之旅》,并展出孤独症青年此前创作于广图的多幅作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 通讯员:罗宇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