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穗月留声”栏目欢迎踊跃投稿或提供线索
讲述平凡人的温情故事
务求真实、感人、励志,在寻常烟火气中体现精气神
投稿邮箱:gzrbsyls@163.com
《穗月留声》栏目收到的3封感谢信
写在前面
收到唐先生的感谢信是今年3月初,他在学雷锋日送出他的感谢,当时我没有在意。继而收到邓女士的来信,恰巧跑地铁线的记者胸椎骨折,因而又耽搁了些日子。当记者终于寻访到邓女士千恩万谢的3号线地铁工作人员梁美君后,栏目又收到了第三封感谢网约车司机的信。回头看看《穗月留声》的投稿邮箱里,其实还有第四封、第五封感谢信,只是因为语焉不详或叙述过于简单,一直都被粗粗掠过。不知不觉中,已经有一条条善意的小河汇聚在这个栏目中。
其实,助人且不求回报固然值得称颂,受人滴水之恩而念念不忘的,也是心存良善的人。希望助人者和受助者能够形成爱的接力,将这份温暖和善意一直传递下去。(王晓云)
感谢信1
性命攸关时,你们救了我
感谢你们救了我!感恩有你们!
我是邓晓冬,女,来自番禺。2023年2月11日下午3点左右在前往广州东站的3号线地铁上,因身体问题,晕倒在地铁上。
本人帕金森综合症十几年,心血管也异常,身体状况不好,疾病缠身行动不便,晕倒地上若无人救扶会有生命危险。幸运的是遇见你们,遇见你们的工作人员和热心肠的乘客,尽心尽力救助我。我的身心健康都有问题,心情不好时常忧郁,所以到现在都没办法查询到救助我的好心善良人士姓名,请广州日报代我致谢,请转达我的感激之情。
再次,致以我最衷心的感谢!万分感谢!叩谢!
邓晓冬
感谢信2
这座城市每天都在抒写大爱
《穗月留声》栏目编辑老师好,本人去年12月15日在地铁燕塘站因身体不适,得到安检员、站务员的热心帮助,他们给我搬来椅子、端来热水,还打电话给我的哥哥,请他前来接我回家。我当时头昏眼花、呕吐不断,身体虚弱无力,因此临走时未能一一致谢。我决定写这封感谢信表达我诚挚的谢意,想请广州日报代我转达,也希望好心人能够受到鼓励。
感谢广州地铁燕塘站热情帮助过我的安检员和站务员。一个人出门在外,难免遇到身体不适或突发事件,危难时能够得到你们出手相助,我铭记在心,十分感激。
这座城市每天都在抒写大爱,我心里总是暖意融融的。
唐先生
感谢信3
谢谢你,司机师傅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胡倩华,是暨南大学2021级新闻学内招班学生。
上个月20日上午8时许,因本人身体不适,就跟老师请假,打了网约车由老爸陪我去医院就医。到医院后突然发现手机不见了,我惊慌失措,急得直哭。在旁的老爸劝慰我,一个大女孩在医院哭泣,影响不好。连忙拿出他的手机拨打我的手机号码,网约车司机接了电话。他说我的手机丢在他车子后排座位上,只是他本人在接单后开往番禺方向,一时不能回来。随即告诉我他的微信号,要我老爸加他的微信,等这趟生意做好后再跟我们联系。
就诊过后,我们父女俩就另约车回到暨南大学,电话联系那位司机得知他也正赶往暨大的路上,随即通过微信发了他的车牌号图片给我们。在此期间,我才发现很多事没有手机扫码都进行不了,再次急得直哭——手机没了,课也上不了了……
大概十点半左右,我跟老爸在焦急等待中同时看到车牌号为粤A.DZ0945网约车向我们这边驶来。他到我们身边停下车后,将手机从车子窗户递给我,并叮嘱说,以后要当心,别再丢了。拿着失而复得的手机,我如释重负,庆幸遇到了好心的司机,最易动感情的我一天内第三次掉眼泪了。一旁的老爸问司机:“这趟送手机的车费多少?”没想到师傅婉言谢绝,称他常遇到类似的情况,都不收人家的钱。老爸就通过微信发了个红包给他表示谢意。没想到第二天红包又退回来了。
编辑老师,我们与网约车司机萍水相逢,素昧平生,不知道姓甚名谁,到还我手机时才见其真容一面。可为了送还我丢失的手机,耽误了他的时间,他竟然一点都不计较。这件事虽然已经过了一个多月,每每想起还是令我感动。我一介书生,无以回报,只想借贵报一角来夸夸这位司机,也算还了他一个人情,好吗?谢谢!
暨南大学胡倩华
“密集人流中有个圈,守护着一个人”
地铁如同城市的血管,一条条线路构成了一张庞大的公共交通网络。在广州,这张网络总里程突破600公里,承担了广州市超过50%的公交客流运送任务。乘坐地铁,几乎是每一个人生活的一部分。邓女士和唐先生的经历表明,一座城市的友好和包容,同样流淌在600公里的地铁线网上。
此前,广州日报《穗月留声》栏目收到番禺邓女士的感谢信,信中讲述了发生在地铁车厢的一件暖心事。在感谢信中,当事人回顾自己当时晕倒的紧急情况,对向自己伸出援手的地铁工作人员十分感激,甚至用上“叩谢”之词,希望以此信找到帮助自己的工作人员,再表谢意。
近日,记者通过广州地铁找到了信中所提到的站台工作人员——梁美君,了解到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助人是工作的日常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对于地铁站工作人员而言,救人助人其实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一座城市的暖心与友好正是在这种日常中悄然显现。
梁美君入职广州地铁不过4年,在广州东站地铁站工作。这里不仅是1号线和3号线的换乘站,更是直达广州东站、广州东站汽车站的地铁站,单日客流数以万计。她从未想过,自己一个日常的举动会换来一名乘客的铭记于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近日,记者在地铁广州东站办公区见到了梁美君。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面容清秀的她和同事正坐在会议室的桌子旁边,安静等待着。也就是这位略显瘦弱的女孩,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果敢地冲在最前面。在梁美君的讲述下,邓女士被救始末逐渐拼凑复原。
晕倒的女乘客被护在中间
“2月11日,车站人很多,我在3号线广州东站的站台上负责车站区域内的客运安排和乘客服务工作。”梁美君回忆道。
地铁广州东站单日客流大,经常十分拥挤。那一天,梁美君的对讲机突然响起,列车司机在紧急呼叫——开往体育西方向的列车里有乘客身体不适!梁美君的神经一下紧绷起来,当对讲机提到的列车到站,她立马上车,随即发现一名女乘客(就是写感谢信的邓女士)晕倒在车厢里。后来了解到,这位邓女士确诊患有帕金森综合症、心血管异常,她自己后来想起当时发生的一切十分后怕,“就那样晕倒在地上,要是没人救就有生命危险”。
邓女士没想到的是,一场围绕她的守护行动,在地铁到站前就已经开始。
是一群乘客率先站出来,守护她。梁美君说,一进车厢,看到“当时车上人也很多,但热心乘客们围成一个圈,将晕倒的女乘客护在中间”,正是这么一群素不相识的街坊,为邓女士圈出了一个安全空间,以免她受到二次伤害。
上了车,梁美君也行动起来了。在热心乘客、站台辅警帮助下,大家一起将邓女士扶下车。梁美君发现邓女士不能平稳坐在座椅上,而是身体僵硬、表情痛苦,不停流泪,她立即警觉起来,“不是简单的晕倒”——她立即通知车控室拨打120请求救护,同时用手掌托住邓女士的脑部。
工作人员在邓女士的背包中发现了病历,记载了她患有帕金森症。大约10分钟左右,邓女士逐渐恢复意识,嘴里嘟囔着“救救我”。“我告诉她不要担心,想办法安抚她。”梁美君一边说着暖心的话,一边不停地按摩邓女士的手指:“她的手指很僵硬,我想让她感觉舒服一点。”
随后,120医护人员到站,将邓女士转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现场有人拍下了地铁站内救助邓女士的照片,左二为梁美君。
每天遇到两三百次问询
整个救助过程不到30分钟,梁美君也没有放在心上。没想到邓女士会向广州日报发来感谢信。说起邓女士写感谢信这件事,梁美君腼腆地笑了:“真的没有想到她会特地来感谢我们,对我来说这就是件很常见的事。”
梁美君一边说着,一边拉起了她身边的同事,笑着告诉记者:“不只是我,像我这位同事,还有其他许许多多同事,在乘客需要帮助时候,都会毫不犹豫走上前去。”
梁美君告诉记者, 如果在站厅层值守,一天可能遇到两三百次来自乘客的问询,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为人们提供帮助是“很常见的事”。记者了解到,地铁站里发生好人好事还真是很“日常”——
上个月,一名小女孩下课后独自搭乘广佛线回家,结果坐错方向,辗转迷路来到了沥滘站,最终在车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成功联系上妈妈,母女俩得以团聚;
最近,刚从老家返穗的刘先生特地给广州地铁四号线海傍站送出一面关于四年前一段故事的锦旗——当时刘先生的妻子快要生了,是四号线地铁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她不舒服并把她送去医院,她才能在医院顺利生产;
广州地铁公园前站也在最近收到一面“助民之意显真情,挺身履职暖人心”字样的锦旗,锦旗来自一名男乘客,他的手机掉在轨道旁的水沟处,夜班值班站长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利用行车间隔抓紧时间下线路为乘客拾回手机……
“实际上,远不止这些。”在梁美君看来,无论是在地铁广州东站的自己还是其他员工,或是其他地铁站同事,其实都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希望每一位乘客都能平安出行,顺利前往自己的目的地。
“我们大家都明白,如果一个人可以在一座城市的公共空间里收获善意、理解、包容和温暖,在他心里就会留下这样的印象:这是一座充满‘人情味’的城市。”
梁美君希望,在密密麻麻的地铁线网里,也有一张无形的温暖线网,让人们可以带着期许和梦想出发。“只有令人觉得温暖和值得信任的城市,才能书写无限可能。”
扫码看往期故事
栏目主持:王晓云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卢梦谦、苏赞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林传凌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