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③ | “就业驿站”铺就高质量就业路

2023-06-20 07:36:16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刚刚揭牌不久的白云区钟落潭镇“就业驿站”,设立了“乡村文化创意”灵活就业工坊,面向驿站周边的村民、来穗人员、高校大学生等人群开展文化创意类项目的创业就业服务,建设文创产品手工制作零工市场;在荔湾区逢源街道就业驿站实践基地,每天出品的咖啡来自通过技能培训成功跟岗实习的视障咖啡师;人来人往的广州南站就业驿站服务点,每天为南北客提供就业服务指引……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广州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加快推进就业驿站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就业服务,壮大就业服务队伍,精准实施就业帮扶政策,务求探索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广州路径”。

今年,建设“家门口”的就业创业服务驿站工作已被纳入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人社部门计划在今年底前在全市建设176家以上“就业驿站”基层服务点。自2022年1月首家“就业驿站”在从化区凤二村挂牌以来,就业驿站的建设如火如荼,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54家“就业驿站”。


(资料图)

“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拓宽就业路

荔湾区逢源街道就业驿站实践基地是一家小型咖啡店

烧水、称好咖啡豆重量、温热滤杯、磨豆、倒咖啡粉、注水闷蒸……几分钟后,一杯手冲咖啡“出炉”。氤氲的咖啡香气,弥漫在小店内外。制作手冲咖啡的是视障咖啡师阿敏,她在年初完成培训,并在荔湾区逢源街道就业驿站实践基地完成了跟岗实习,目前已正式走上岗位。

曾经,因为黄斑变性影响视力,加上要照顾小孩,阿敏找工作到处碰壁,只能找兼职做。今年初,她参加就业驿站的咖啡师综合课程培训后,在实践基地内跟岗实习。每天早上,阿敏9点半左右到店内准备,10点准时开店,一直营业到晚上6点下班,中午还有吃饭休息的时间。下班后,她可以回家照顾小孩、辅导功课。“我喜欢这个工作,我可以独立完成,不需要求助别人。”阿敏说,为客人冲出一杯香醇的咖啡,让她很有成就感。现在,阿敏已经结束实习成功走上岗位,也有了回头客。

深入社区、村居的就业驿站,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提供包括就业指导、职业培训、政策宣传等综合性就业服务,把就业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有效拓宽就业渠道。广州市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做好就业帮扶、畅通就业路,市人社部门指导各区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分类管理分级服务,对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施Ⅱ级就业帮扶,在提供基础援助的基础上,再提供三个以上岗位信息,并按规定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对有培训意愿的,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对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的,为其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并按规定落实创业相关补贴。对年龄偏大、身体残疾等原因造成就业特别困难的人员,实施Ⅲ级就业帮扶,开展个性化的“一人一策”兜底援助,优先推荐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目前,全市就业驿站已成功帮助5000多人实现就业。

解决基层就业服务人手不足问题

就业驿站是就业服务延伸至社区基层一线的创新工作模式。在建设就业驿站之前,各区人社部门已探索引入专业机构到就业服务实践中,让就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多元。

例如荔湾区组建了一支以职业指导师、创业指导师、专业技能培训师和社工师为主的“绿马甲”专业化就业服务队伍 ,为荔湾区重点人群实现就业打通快捷绿色通道。截至今年5月,荔湾区每个街道都至少建设了1个就业驿站,融入“绿马甲”就业服务,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就业服务和用工指导,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市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推动建设覆盖全市176个街镇的基层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就业驿站”,就是为了解决基层就业服务人手不足、力量比较薄弱的问题,着力构建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服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同时带动社区居委、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爱心企业等主体参与到就业服务队伍中来,壮大就业服务主体力量。通过精准对接、数据共享、合作共建等方式,不断扩大服务半径,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就业驿站”怎么样?基层这样看

从化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禤锦荣:“就业驿站让村民更容易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就业环境。同时,我们也邀请企业到村里看看变化。就这样,就业驿站成为一个独特的‘落脚点’。”

禤锦荣对记者表示,经过摸查,他们发现从化区内较多农村劳动力处于待业状态;之所以把就业驿站建在村门口,就是方便把就业服务延伸至村里,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逢源街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蒋粤斌:“今年以来人口流入多了,求职需求也大了,建立驿站很有必要。”

蒋粤斌表示,逢源街道0.78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常住人口达到近7万人,就业需求不少。荔湾区人社部门组建“绿马甲”专业化就业服务队伍,减轻了街道很大的压力。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服务机构进驻就业驿站,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就业服务力量。

海幢街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温建强:“每个个案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人可能是年龄原因、有的人可能是技能不足,他们更多的是需要个性化的就业辅导、帮扶服务。如果单纯依靠基层劳动保障力量去做这个事情,是比较难落实、落细的。”

温建强表示,个案跟踪辅导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引入了专业机构的就业驿站正好作出有效补充。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颖思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影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