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2023年广州市中考落下帷幕。同日下午,广州市2023年中考命题思路讲解新闻通气会举行,多位名师对今年中考试题进行点评。
(相关资料图)
今年中考录取计分科目笔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七个学科。据介绍,整体而言,各科试题结构稳定,由易到难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易、中、难题分值比例兼顾学业水平与选拔功能,无偏题、怪题,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需要。
| | 语文 | |
文言文阅读首次采用课内外文段对比阅读
广州市南沙区湾区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备长方泉表示,今年广州中考语文试题稳中有变,在选材的主题化、试题的结构化、情境的一体化、思维的可视化等方面都有新发展。
今年的试题中,名著阅读的考查,从“读贵有法”开始,围绕检索信息、圈点批注、参看点评三个阅读环节,符合一般阅读规律;而以《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为例,让学生学会检索行踪、批注人物性格、参考点评进行鉴赏,强化了阅读方法指导。“读贵有疑”则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孙悟空不直接驾筋斗云去西天取回真经呢?”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发现矛盾、反复、关联之处,并有根据地、条理清楚地进行自我表达。
文言文阅读选取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与欧阳修论琴的一个片段进行关联阅读,这是首次采用课内外文段对比阅读,不仅丰富了对课内所学经典的认知,同时实现课内外知识与能力迁移。
作文题目《一样的______,不一样的我》,延续去年的半命题形式,不设审题障碍,给学生较大发挥空间。“一样的_____”,作为背景、表现或参照,可选题材广,而“不一样的我”则提供了固定的叙述视角,为“我”的成长变化,或“我”的独特个性,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成长。两者之间构成辩证关系,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与客观外部世界的关系,鼓励思辨性的表达。
| | 数学 | |
“简单题舒服,难题有区分度”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奥校工作处副主任马腾冰认为,今年广州中考数学试题结构稳定,易、中、难题分值比例兼顾学业水平与选拔功能,做到“简单题舒服,难题有区分度”,由易到难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和有关评价理念。
试题大部分题目可以在教材找到原型,这些题根据教材上的定理、例题、习题或数学活动等进行改编,例如,第9题的命题素材源自教材“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关三角形内切圆的习题。运算是数学的“童子功”,试卷从数的运算到整式、分式、根式运算,从方程求解到不等式求解,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到二次函数问题求解,无不渗透着对运算基本功的要求。
试题强化作图能力的考查,形式更多样,层次更丰富。第23题用尺规作图方法旋转一个三角形难点在于理解作图依据、推理作图步骤;第24题二次函数综合题侧重画出函数草图,借助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函数图像与性质;第16、25题是几何图形的动态过程中的探究问题,须动手作出新图形,再分析新图形。
试题增强开放性与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第20题不再以常见的先化简,再求值的思路设问,而是先考查因式分解的方法,通过因式分解去达到分式化简的目的,突出了学习因式分解的价值和意义。第21题用学生很熟悉的打乒乓球作为情境,通过计算概率来说明规则是否公平,设问方式比较新颖,体现了学习概率的价值和意义。
第24、25题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突出中考数学试题的选拔功能,引导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形成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实现数学学习方式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
▼如何更好地备战2024年中考数学?名师指点来了
| | 英语 | |
明年备考要学会“做减法”
广州市执信中学英语科组长邹春媚认为,今年的英语试题充分体现了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统一。
试题各语篇难度呈现明显梯度,总体难度适中,容易题与中等题占比大,突显基础性。书面表达题通过开放、互动、综合的写作情境,考查了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再现生活经验,融合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表达观点、意图和情感的高阶思维能力,学生有话可说,但仍需要联系个人经验,学创结合,学以致用。
明年中考考生可以如何更好地备考英语?广州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劳晓静建议,一定要夯实课内基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在深入理解课本单元主题的基础上,主动运用课本里所学过的语言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其次是学会做“减法”,合并同类、总结规律,在听说读写看的语言学习活动中,去理解单词、词组、语法的意义,避免死记硬背,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建构自己的词汇语义网和语法体系。
此外,今年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素材内涵非常丰富,设置的问题也是从多个层次去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突显区分度。因此建议同学们平时要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探究活动,促进自己多维度地看待、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 | 化学 | |
综合性大题对科学思维的要求较高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校长王勇表示,今年化学试题体现水平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的双重定位,其中主观题的命题背景主要来自实际生产和真实的实验探究活动,学生需要把学到的核心知识和方法与试题的情境充分整合起来,才能较好地解决问题,这也是“新课标”的主要考查导向,以机械记忆知识点和刷题为主要学习方法的学生会感到不太适应。
此外,化学试卷综合性大题的区分度较大,对科学思维的要求较高。例如第20题,以课本上的一个化学反应(铁矿石炼铁)为探究的起点,逐步深入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生成物种类的影响,考查基于证据进行推理的能力。其中最后一问难度较大,但解答此问也只是用到初中基础知识,再加上提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是,试题中明确学习小组实验检验出的固体成分含Fe3O4和Fe,但分析工程师做出的研究发现,600℃的反应温度下,固体成分应该是Fe3O4和FeO,不会有Fe生成,考生就要思考Fe的可能来源,根据元素守恒的基本观念,再结合题目提示发生了一个分解反应,因此可以大胆猜测是FeO分解为Fe3O4和Fe,并从各物质原子个数比、元素质量比这些基本定量视角对自己的猜测进行合理验证。
| | 物理 | |
引导教学回归课本 重视落实物理实验
广州市第二中学副校长李绮华表示,今年物理试题充分体现课程标准要求,力求对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考查贯彻落实到所有题型。
物理试题有助于指导一线教学,有助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达成。部分试题素材源于教材的实验、插图及习题,如第2题摩擦起电实验,第5题音叉实验,第9题凝固实验,第10题物体吸放热对比实验情境改编自教材习题;第11题是教材的光学必做实验,考查光路作图规范;第15题取材于学生实验操作考试中的真实情境。此类题目旨在通过考试的反拨作用,让教师和学生认真研读教材,引导教学回归课本,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和落实。
试题源自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实验探究等各种活动,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化。注重考查学生多方面学科能力,如通过文字、图表、图片等多维度提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运用物理学术语言表达的能力,如第8、13、15、16题。
| | 道德与法治 | |
全卷文字量较前两年有缩减
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校长申东红表示,道德与法治试题突出考基础知识和学科大概念,语言平和,形式多样,整卷呈现出“以稳为主、稳中求进”的态势。
试题的题型与难度与前两年保持相对稳定,但又有创新。试题减少阅读量,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和书写时间,全卷文字量较2022年和2021年中考试题均略有缩减。整卷主观题设问友好,让学生有带入感,注重层次性和梯度性,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分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感。
此外,试题体现了广州市特有的地域文化,加入了漫画、工笔画、卡片等美学元素,以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 | 历史 | |
采用多种材料类型 关注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李晓玲表示,今年历史试题采用多种材料类型,除传统文字材料外,还有文物、遗址、壁画、历史照片、演讲提纲等,形式活泼多样,情境丰富鲜活,内容贴合学生实际。
试题十分注重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解决真实问题能力的考查。如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任意选择两幅历史照片,找到其中的联系,自拟观点并进行解释论证,考查了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选择、概括和阐释能力,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将历史事件、现象放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运用可靠史料认识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再现了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
“今年历史试题既继承了往年的命题特征,又呈现出了新的走向。在新一轮的备考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试题在考什么,更要关注试题在问什么,怎么问,怎么来回答,不同的问题指向不同的素养要求。”李晓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课程的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巧设活动环节,引导学生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并进一步迁移应用,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下足功夫,才能厚积薄发,蓄力前行。
▼如何更好地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名师指点来了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欣潼、魏丽娜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林欣潼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欣潼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影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