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在移动互联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普遍享受着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但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老人正饱受“数字鸿沟”困扰,支付、看病、出行面临诸多困难。
网民表示,让老年人搭上数字化时代的快车,是顺应老龄化社会趋势的必然要求,需要市场和政府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无论是手机应用,还是公共服务,各类智能应用场景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注重“适老化”设计,培养老年人数字信息获取能力,保障老年人网络环境安全,加大老年人网络内容生产,积极打通老人信息联通的“最后一公里”。
网民“程曼诗”指出,数字化社会需要兼顾老年群体的需求,注重老年用户群体的特征,对接老年群体的接受习惯,既要给不同群体留足适应、缓冲的空间和时间,也要以基层社区等为单位,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帮助老年人知网、触网、用网。
网民“吴睿鸫”认为,各种智能应用场景,要注重“适老化”开发,包括使用步骤、操作界面设计,都应兼顾老年人体验与感受。另一方面,公共政策制定应主动“适老化”,公共服务要给老年群体“量身定做”,实现服务精准化,简单且易推行。保留一定比例的传统渠道,让“银发”族不至于日常生活中处处碰壁。
网民提出,应积极消弭“数字鸿沟”、推进老年文化建设。对此,老年人公益数字文化服务进高校、进社区合理可行。利用现有文化共享工程等平台,共建共享服务,也是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责任所在。在这方面,需要政府、社会、家庭联动和协作。(记者 廖冰清 )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