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伤疤”变成城市花园 “百年煤城”徐州还绿于民

2020-10-30 11:49:53    来源:科技日报    

金秋的徐州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芦花摇曳、丹桂飘香,沿湖面远眺,满眼绿色尽收眼底。每天清晨7点,58岁的村民臧学芝开着保洁车从附近的家中赶来,为潘安湖“美容”。“这里风景好、空气好,干起活来心情舒畅。”臧学芝说。

臧学芝享受着潘安湖如今的美好,也忍受过它沦为采煤塌陷区时的伤痛。

徐州是江苏省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和唯一的煤炭产地,持续130多年的煤炭开采史,曾为江苏贡献80%以上的煤炭、60%以上的电力,但也带来了土地塌陷、城市环境脏乱差的生态“伤疤”。

近年来,徐州分类改造25万亩采煤塌陷地,将采石宕口变成美丽公园,在产业发展中走出绿色路,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入选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面对多年吃’资源饭’留下的生态历史欠账,我们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把绿水青山保护好,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幸福美好生活的增长点。”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说。

生态“伤疤”变成城市花园

在徐州42万亩的采煤塌陷区中,潘安湖地区是不幸中的幸运儿。这里曾是贾汪区采煤塌陷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臧学芝生活在潘安湖附近的大吴街道大吴村,她幼时的家乡,天是灰的,房子是裂的,种的5亩地也慢慢下沉、积水。“穿一件白衬衣出门,晚上回来就成黑的了。煤车从村子里一过,头上、手上、衣服上全是灰。”臧学芝后来无奈搬家。

2008年,徐州提出“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区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治理思路,将各类塌陷区建设成涵养生态功能区、环境优美景观区、高效农业标杆区。

经过多年修复,2012年10月,潘安湖湿地公园开园接待游客。目前,年均接待游客总量达200余万人次。

秀美的潘安湖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也让湖畔的小村庄迸发生机。贾汪区马庄村党委副书记王浩介绍,近年来,村里发展生态旅游,香包和中草药种植很受市场欢迎,其中香包产业带动200多人就业,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去年村里香包总产值800多万元。目前,村人均收入3.36万元。

“这些生态‘伤疤’不能为了修复而修复,而要进行资源化利用。”徐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副局长陈建华说。

如今,徐州的25万多亩采煤塌陷地经改造,为城市新添大小上百个湖泊、湿地和景观区。同时,徐州对不同条件的破损宕口回填修补,建成城市公园,增加工业用地、整理成耕地等。

变包袱为资源,绿色循环释放生态经济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蝶变为“一城青山半城湖”,徐州也正在探索“全产业链减废”,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每天,来自徐州的近550吨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和易腐垃圾都会被统一回收,运到徐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里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垃圾到厂后,通过高温灭菌、湿热水解、三相分离,废水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进行烧锅炉供热和发电,粗油脂也就是地沟油可以制作生物柴油。”徐州餐厨垃圾处理厂副厂长刘泳涛告诉记者,在这里,垃圾能被“吃干榨净”。

2019年4月,徐州被纳入全国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产业园正是“无废城市”建设的支撑项目和平台载体。徐州新盛绿源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清国表示,目前,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号机组今年7月并网发电,综合材料处置、污水处理厂、医用废塑再利用、饱和废活性炭再利用等项目正在建设,预计年底大部分项目主体建成,明年上半年进入试运营。

徐州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电、煤焦化、钢铁等产业聚集。多年来,徐钢集团在生态环保建设上产生“绿色效益”。

“以废渣的循环利用为例,每生产1吨钢大约产出150公斤钢渣,以前钢渣全部是废弃物,后来我们采取热闷处理及金属回收工艺,将钢渣磨成200目以下的钢渣微粉,作为水泥替代品或者高标号水泥的原材料,用这种材料生产的混凝土强度更强,使用寿命更长。”徐钢集团副总经理林东方说。(金 凤)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百年煤城 徐州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