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
“公司可自由动用货币资金基本枯竭”。
说这话的是千亿房企阳光城(000671.SZ),翻译一下就是:没钱了。
2021年,阳光城以1838.1亿的金额位列销售榜的19位,虽然较往年排名下跌,但是依然稳居Top20。
1800多亿的销售,咋就没钱了呢?
最近,他们先是公布了业绩预告,2021年预亏45-58亿,位列A股房企预亏榜的第四位。
紧接着,两只美元债违约了,2726.25万美元(约合1.72亿元人民币)的利息没支付出来,这1.72亿只是一根引线,信用债背后将面对的交叉违约,才是真正的大雷,一旦交叉违约,站在悬崖边上的阳光城,可能就真的被推下去了。
而且,紧接着都是偿债高峰。
根据阳光城的公告,三季度末,有息债务余额849.38亿,2年内的债务613.66亿。
现在1.72亿的利息还不上,这可谓站在悬崖边上,还能看到阳光吗?
他们的资产倒是有不少,但是三分之一的资产被用来融资了,不能动;
未受限的存货,有不少开发中的房子,只是现在不少房子打折出售都不好卖,卖出去的回款速度又很慢;
账上有271.8亿的货币资金,但是这些现金里面又有贷款保证金、按揭保证金等,能灵活动用的资金不超过1%,也就是说,手里的现金不超过2.7亿。
如果付了美元债利息,阳光城手里就真的没啥钱了。
现金枯竭,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阳光城的起步还是比较早的。
老板林腾蛟生于归国华侨家庭,1995年,在新加坡留学后回到福州创办了福建阳光集团,第二年就开发了第一个房地产项目“阳鸿新城”。
林腾蛟的家庭比较富裕,属于“不好好干就要回去继承家产”的类型,可他愿意出来闯一闯。
2002年,林腾蛟收购了上市公司石狮新发,成为了后来的阳光城,房地产是主业,但一直不温不火,然后他又干农业和贸易,一度种子卖得比房子好。
直到2009年,阳光城的房地产业务才算迎来一个较快的发展,净利润突破了1亿,2012年,林腾蛟将阳光集团从闽籍改到了沪籍,并且依靠三次“挖角”让公司迅猛发展。
挖龙湖大将陈凯,管理层也很给力,两年时间实现了10倍增长。2013年,阳光城以220.2亿的销售额,正式进入全国房企的TOP行列,排在第29位。挖万科重臣张海民,三年翻倍。挖碧桂园核心人物朱荣斌和吴建斌,正式学起了碧桂园的高周转模式,业内称之为“小碧桂园”。林腾蛟与阳光城的高光时刻是在2017年。
“做老大”似乎是林腾蛟的执念,于是他成了一个并购狂人,在那年,他旗下的阳光控股一路买买买,顺利拿到了上市公司龙净环保控制权,钱花了不少,但是挺值,阳光控股让林腾蛟身价倍增。
也是在这一年,阳光城正式放弃了贸易,彻底进入到地产狂飙模式。“碧桂园+融创”模式真好用,阳光城在2017年销售额几乎翻番,一举超过900亿,正式进入世界500强,林腾蛟本人也成为富豪榜上的新星。
风头正盛的林腾蛟搞了一个三年规划,2018年规模要破1500亿,2019年突破2500亿,到了2020年更是要突破3500亿。
实际呢?不达预期,但也不算太差:
2018年破了1500亿;
2019年虽然没到2500亿,但是在销售榜上,也达到了最高峰第13名;
2020年,阳光城迎来了泰康保险,险资的加持,除了30多亿的投资,信心的提振也很重要。
崩溃突如其来。
2021年10月份,泰康派驻的两位董事,对于阳光城的三季报投下了反对票,人家也有理由——半年报的营收和净利润还有20%左右的涨幅,一片欣欣向荣,三季报的扣非净利润咋就变成亏损17.5亿?
业绩突然变脸,让本来指望赚钱的泰康很不好受。
其实在泰康进入不久,阳光城就出现2亿商票违约的事情了,虽然后来和解了,但债务问题已经露出冰山一角。
泰康亲自捅破三季报的“业绩雷”后,大家立刻警觉起来,因为阳光城负债3000亿,有息负债超过1000亿,这要是没钱还了,可是大雷啊。
不少金融机构惊出一身冷汗,知道信息后,不少银行连夜过来要钱,阳光城的财务危机立刻升级。
那为啥钱就没了?
原因不难理解,在大环境紧缩的情况下疯狂加杠杆,随着监管趋严,政策调整,现金回流的速度赶不上还债金额,只能不断亏损,然后违约。
为啥要不断加杠杆呢?
因为老板、股东赚大钱的念头太盛,虽然房住不炒喊了好多年,但他们好像都觉得没啥问题。
泰康当初的钱也不是白掏的,有一个对赌条件,那就是未来10年归母净利润总额要接近千亿水平。
可这净利润是阳光城的软肋,过去10年,营收增长了25倍,但是利润仅增长了15倍,利润率一直不高,而这几年维持增长,靠的都是以前拿的低价土储。
泰康的这个千亿对赌,平均下来每年的净利润要求近100亿,可阳光城利润最高的2020年,不过才52亿,这么下去根本完成不了对赌条件,那咋办呢?只能拼命干,疯狂拿地、疯狂建设、疯狂卖房,中间不能出一点岔子。
大家都知道,这恰恰跟现在的行情背道而驰,结果可想而知。
从暗戳戳地违约,到正式承认资金枯竭,林腾蛟也不得不为阳光城押上自己的身家,股权质押、债务展期、资产出售,一样都没少。
前一阵子,他卸任了兴业银行的董事,第二天就传出了兴业银行在二级市场的大宗交易,市场猜测,卖股的可能就是林腾蛟本人。
泰康的反对票只是个开始。
没多久,带领阳光城进入千亿的职业经理人朱荣斌黯然离职,套现股票损失惨重,干了4年算下来还倒贴4000万,就这还有一部分限售股,没能解套。
泰康似乎感觉也没啥希望了,从去年底就开始减持清仓,10年的对赌条件也很快就作废了,这一把下来,泰康赔了一大半,也算是愿赌服输吧。
按说,险资是长线资金,而泰康的投资能力在业界也很有名,这笔投资只有一年多时间,咋就认亏了呢?
只能说,短期风险大,长期不看好了。
房地产股票的重要投资房就是险资,双方相当契合,但2021年以来,险资已经减持了多家A股房企。
大家人寿以前是金地集团的二股东,持股20.43%,经过多次减持后的持股量仅剩下5.43%。
金融街则被和谐健康、大家人寿多次减持,而持股不多的富邦人寿则干脆通过减持,在三季报的前十大股东中消失。
中国人寿则卖了不少万科A的持股,目前已经不足1%。
从华夏幸福暴雷连累险资开始,避险情绪就已经从险资中蔓延,平安投资华夏幸福失利,计提资产减值359亿,这个教训太吓人了,所以对于投资房企,险资更加慎重。
泰康在出售阳光城股权的时候,出手5亿买了华侨城的项目公司,这个公司有闵行区浦江123-3地块;和谐健康在出售金融街的时候,花90.6亿收购了北京SK大厦。
持有土地和房子,手里好歹有个东西在,持有地产股,钱可是说没就没啊。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