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工信部共同打造,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的大型融媒体报道《智造中国》, 今天聚焦湖北。
【资料图】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湖北省最靓丽的一张名片,这里被誉为“中国光谷”。湖北有国内最大的、品类最齐全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生产基地。从“缺芯少屏”到好“屏”如潮,国产屏幕如何通过智能制造加速崛起?
湖北:好“屏”如潮 点亮智造之光
无尘车间 安静如图书馆 洁净如ICU病房
一块柔性屏幕是如何制作而成的?首先玻璃被机械手臂运送到设备里,涂上一层柔性基底材料,它是实现柔性屏幕的核心材料之一,这种材料绝大部分被国外垄断,不过就在今年首次使用了国产产品,涂完之后需要做电路层,类似Excel的纵横网格,每一格就是一个像素点,也是一个独立的开关,电路层就是每个像素点的开关。
记者通过显微镜看到线路原貌,只有3到5微米的宽度。 这些线路形成千千万万个小的开关。 在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下,可以有33.6万个这样的小开关。
开关做好了之后,就进入最为关键的环节——给这些“开关”接上灯泡,制作“小灯泡”的设备叫 蒸镀机 ,价格达上亿元。蒸镀过程类似蒸馒头,用一个掩模版,类似于筛子放在玻璃基板下面,每个筛孔对准每个凹坑,在筛子下面加把火,把有机发光材料气化,附着在凹坑里。
蒸镀做完之后,再通过一台机器封装,可以防止水汽和氧气的入侵。这个区域的灯光是黄色的,因为封装用到的材料对光线比较敏感,封装以后的产品微微发黄,之后再用激光照射,将柔性基底从玻璃上剥离下来。
这里还有像透明玻璃的屏幕,透光率超过了55%,但是点亮之后,可以显示高清、亮丽的画面,这是最新的透明显示技术,如果用这样的屏幕当车窗,不显示的时候可以看窗外风景,点亮之后车窗变成了移动的显示屏,成为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
湖北:十年磨一“线” 手机“智造”加速跑
生产线是工业制造的生命线,持续升级迭代的智能产线,赋予了工业制造更强的势能。在湖北一家出口量最大的手机生产企业,自动化工程师们十年磨一“线”,助力产线跑出加速度。
组装一台巴掌大的手机,要经过贴片、测试、组装、包装等几十道工序。零部件多达上千个,最小的不足0.2mm。因此尤其是手机组装环节,产线上仍需大量人工,这是行业痛点。
胡徐舟,产线自动化工程师,他的任务就是在兼顾成本和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实现“设备换人”。为了提升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胡徐舟带领团队开了无数次可行性评估会议,每一次讨论,几乎都要“大吵一架”。而最近的这次“争吵”,主要是机械臂是否能自动安装电池。
看图纸解决不了,那就到产线旁实地比对。为了还原人手的灵活动作,胡徐舟需要不停多角度拍摄人工组装电池的视频,再回去逐帧播放、模拟设计。这个方法最行之有效,也见证了自动化率的逐年提升。 2019年,联想武汉产业基地下线了第1亿台产品,前后一共花了6年时间。而就在明年初,这里将迎来第二个1亿台,这次跨越却只用了3年。
如今, 这条手机组装线的自动化率已经从十年前的14.8%提高到今天的48%。 当年每条产线上,49个工人连轴转完成的产量,如今搭配了自动化设备,28个人就可以轻松完成。
现在这条产线上,机器人与工人交错排排坐,各司其职。生产线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个个透明玻璃罩,里面白色的小型机械臂摇头晃脑,抓着零件上下翻飞,它们负责搞定手机组装、测试、检验产出等多个工艺。十年磨一“线”,胡徐舟带领团队已经做到了业内领先。
湖北:以“光”之名 照亮世界
湖北省副省长 赵海山 : 整个制造都是智能化的,这也是一个文创的体验,激光智能装备尤其向下游拓展越来越多。
湖北省副省长 赵海山 :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成万亿级的光电子信息的产业集群,我们正在打造中国光电子研发中心,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把握在我们手里。
为了推动传统制造业加速转型,湖北省出台了“技改提能 制造焕新”等措施。汽车是湖北省第一支柱产业,湖北省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为重点,推进智能新技术在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
要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一枝独秀不如百花齐放。湖北有1.7万余家中小企业,占市场主体近九成的体量,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正在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
来源:央视财经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