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速看:网红月饼里只有咸蛋黄,蛋白都让谁吃了

2022-09-12 17:48:09    来源:槽值    
刚过去的中秋节,一半的节日气氛都是“互联网奇葩月饼”给的。

“鉴定一下网络热门月饼”,秒变人人都能说5分钟脱口秀的热门题材。

榴莲、冰淇淋、巧克力月饼,已经是甜口月饼推陈出新的常规操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韭菜鸡蛋、香辣牛肉、腐乳月饼,更是让咸口月饼爱好者纷纷沉默;

更奇葩的还有螺蛳粉、辣条、折耳根、老陈醋月饼……

面对各种口味的月饼层出不穷、争奇斗艳,不断挑战着人们的味蕾下限,有一种口味的月饼站在鄙视链的顶端,轻蔑对着底下一笑:

“本宫倒要看看,你们还有什么本事?”

它就是许多人心里的月饼界“白月光”,咸蛋黄月饼。

“有人会不喜欢咸蛋黄吗?”

咸蛋黄,犹如一根“定海神针”。一个月饼里只要有它出现,大概率会从一众月饼中脱颖而出——

最差也会落得一个 “至少得把蛋黄抠出来吃” 的结局。

它的口感绵密沙质,咸香流油而不腻,正正好好中和了月饼皮的甜腻。

美味程度之高,让人想把唇齿和咸蛋黄接触的每个瞬间,都在脑海里录制下来;然后反复挪动记忆的进度条,直到眼泪忍不住从嘴巴里流出来。

咸蛋黄月饼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恰好也符合了网友们发明的人体工学原理——“咸甜永动机”。

吃完甜的,总是让人想来“亿”口咸的;吃完咸的,又想吃甜的清清口。

如此循环往复,不仅能让人吃下平时根本吃不下的份量,还能把美味带来的快乐体验无限延长。

正因为如此,本来甜腻到让人“吃一口就齁住”的莲蓉和豆沙馅月饼,才能在咸蛋黄的加入下变身月饼届的“人气选手”。

不只是月饼,各类美食中,只要和咸蛋黄沾边,就很容易被打上“人气”“网红”的标签:

咸蛋黄焗南瓜、咸蛋黄肉粽、蛋黄酥、咸蛋黄鸡翅、咸蛋黄冰激凌……

蛋黄就是美食届的“流量密码”

蛋黄之所以那么好吃,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高油高蛋白”,自带油脂的香气。

蛋黄中油脂的含量可高达30%,经过腌制之后,其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在食盐的作用下“起沙冒油”,形成了颗粒,成就了咸蛋黄的精髓所在。

一颗蛋黄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越高,沙质口感就越明显。

同时,根据《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盐要少于6克。

一个正常的咸鸭蛋含有大约3克的盐,即便是只“炫”里面的咸蛋黄,再加上日常饮食的摄入,也有可能造成盐摄入量超标。

高油高盐的属性,让它即使好吃也不能多吃。

但对咸蛋黄“上头”的吃货们,早就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让咸蛋黄在各类菜品中“刷存在感”——

在咸蛋黄中加入水、淀粉、蔬菜等配料,让经过“稀释”的咸蛋黄以“咸蛋黄口味”保留下来。

但论视觉效果,还是藏在月饼中间、金黄圆润的一整颗蛋黄最让人心动。

还有心动plus“双蛋黄月饼”/CCTV《消费主张》

这让人不免产生一点疑惑:

咸蛋黄“出镜”的场合那么多,为什么咸蛋白却很少见,双蛋黄月饼的蛋清去哪儿了?

难道真的像传言中那样:老太太挖完咸蛋黄以后,把蛋白都带走了吗?

那么多咸蛋黄,蛋清都去哪儿了?

要说月饼里蛋黄的“诞生”, 就要说到蛋黄的腌制方法。

在传统的全蛋腌制工艺中,草灰法、盐泥涂布法、盐水浸溃法、包泥法,都是经常使用的“整蛋腌制方法”。

传统草灰法腌制咸蛋/CCTV《味道》

它主要依靠盐分自然渗透——由于蛋壳上面有很多细微的小孔,蛋壳内外的液体会发生“渗透作用”。

等到蛋液内所含食盐成分浓度,与蛋壳外用于腌制的料泥、或食盐水溶液中的盐分浓度基本相近,它就成了一只“成熟靠谱”的咸蛋。

由于盐离子向蛋壳内大量涌入,让蛋黄中的脂肪和胆固醇紧缩成了无数小颗粒,在卵黄膜的包裹下,蛋黄就凝固住了。

所以如果你从超市买回生咸蛋,敲开蛋壳后会发现——它的蛋清还是液体状,蛋黄已经变成有弹性的固体了。

不过,比起从超市买整只生咸蛋,想用蛋黄做月饼等料理的人,从方便、省钱的角度出发,更有可能选择购买单独的咸蛋黄。

既然每一个咸蛋都是由蛋黄和蛋清组成的,当蛋黄们被应用在各种美食制作中,咸蛋清们都去了哪里?

因为整蛋腌制产出的咸蛋清,食盐含量高达4.97%;较高的盐度,极大限制了它在食品中的应用。

加上想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脱盐利用”的成本又很高…… 咸蛋清们很有可能,被榨干了盐分后“无情抛弃”了。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每年加工遗留的咸蛋清已超过数万吨。

它们往往都被当作废弃物处理,最终的归宿是下水道。

“每多一个咸蛋黄被加进月饼里,世界上就多了一颗被遗弃的咸蛋清”,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我们的目标是:只要蛋黄/CCTV《味道》

但这样处理,不仅大量营养丰富的蛋白遭到浪费;蛋白中的营养成分也极易被微生物利用,滋生蚊蝇和臭气,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于是,针对传统“全蛋腌制生产”周期较长、咸蛋清利用率低,以及蛋白过咸而蛋黄较淡、腌制过程易受微生物污染等种种问题。

现在许多工厂一般会采用“分离咸蛋黄”腌制工艺,就是先把蛋黄和蛋清分离,再单独腌制蛋黄。

用这种方法,让蛋清和蛋黄早点“分手”,可以提高蛋清的利用效率,让它作为原料、添加剂、发泡剂,在糕点、糖果、调味剂领域发光发热。

还可以利用“干燥方法”将蛋清制备成蛋白粉,再加工成蛋白棒及其他蛋白质品,摇身一变成为“撸铁爱好者”的最爱。

被分离出来的蛋黄,则可以采用“盐窝法”的腌制方法,又叫“干腌”——将完整分离出来的蛋黄,埋进盐中腌制。

因为操作简单,许多自己在家制作咸蛋黄的美食家,就是用它实现了“咸蛋黄自由”。

而工厂流水线上的咸蛋黄制作则更高效,先是通过“自动打蛋机”将蛋黄和蛋清分离,然后将蛋黄送进由盐、海藻酸钠等配成的“腌制剂”的模具里腌制。

听上去效率很高,但因为离开蛋清后的蛋黄,变得非常脆弱,极易破损,在流水线机器上经过数道工序的“折磨”,很容易导致最终蛋黄成型效果不佳。

所以目前,“现代分离腌制技术”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腌制工艺”。

传统工艺虽复杂,但损耗也少

但不管是哪种腌制法,能够在小小的一个咸蛋黄上费尽心思,精益求精地寻找更优解,都体现着人们对于食物的用心和敬畏,以及对美食文化的尊重。

蛋黄经过层层工序,最终流转到用心制作美食的“小厨师们”手中,帮助他们为菜品注入灵魂……

那颗小小的蛋黄,仿佛也在替制作者表达着他们的用心和想念。

珍惜那个把蛋黄给你吃的人

汪曾祺曾在文章中,写过家乡高邮的咸鸭蛋: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炫我嘴里!/CCTV《味道》

精心制作的食物不仅给人的味蕾带来享受,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记住味道的同时,也记住过去。

不管是偏爱咸蛋黄、云腿月饼的咸党,还是钟情于豆沙、莲蓉、枣泥的甜党,每年中秋节前后,熟悉的月饼口味总能唤起人们的些许回忆。

中国人刻在DNA里的对美食文化的用心,在月饼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中秋节始于唐宋,绵延至明清演变为一个重大节日,其中月饼是中秋饮食习俗中的重头戏。

新疆博物馆收藏的唐代宝相花纹月饼,造型精美。

圆圆的形状映现着明月,莲花的宝相沐浴着佛光,似乎将西域礼佛、僧人遍布的历史痕迹都烙印在月饼上。

在记叙清代北京岁时风俗的杂记《燕京岁时记》中,这样描述过中秋节前月饼供应量之大,制作之精美:

“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

随着月饼的不断发展,也分流成诸多“江湖门派”,其中也大有学问。

例如有“衢式月饼”之称的衢州麻饼,由当地上乘的芝麻为馅,饼面金黄、外脆内柔、油润不腻、香甜可口。

在南宋吴自牧所撰的《梦粱录》中,罗列了百余种食品,其中“月饼”指的就是衢州麻饼,可见在宋代时麻饼名声甚广。

还有“玫瑰与火腿”兼得的滇式月饼,外皮酥却不掉渣。

曲靖宣威的腌制火腿,加上在阳光雨露中自然生长的鲜花,构成了它的内核。

苏式月饼则以面皮酥软、形如书页而闻名。包好果仁馅料后,用蘸上红曲米的印章,轻轻盖上苏式月饼独有的印记——“蘇”。

苏东坡形容道: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还有外形独特的京式月饼“自来红”,以皮薄松软为特色的广式月饼,都久负盛名。

然而随着现代饮食结构的改变,低脂低糖成为人们饮食的偏好,这些充满了糖分和油脂的传统月饼也渐渐受人冷落……

尽管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传统月饼在口味上做出的调整与改变,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甚至稍显笨拙。

但或许比起月饼的口味,更重要的是蕴含在月饼中的文化记忆。

就像比起蛋黄月饼里的那颗蛋黄,更让人念念不忘的,是把唯一的蛋黄让给你吃,自己默默吃掉剩下的“豆沙”和“白莲蓉”的人。

不管你今年吃的是网红“螺蛳粉月饼”“冰淇淋月饼”,或者老式“五仁月饼”“鲜肉月饼”,还是永远的顶流“蛋黄月饼”。

希望那个陪你过中秋的人,就是你最想念的人。

就像“蛋黄月饼”不会退场一样,你们的感情也永远不会过期。

[1] 董开发,徐明生.禽产品加工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24〜231

[2] 张春敏等.咸蛋渗透传质与品质的研究.《食品科技》.2005,(第02期)

[3] 任发政.咸蛋的腌制机理及其加工方法[J].农产品加工,2009(05):24-25.

[4] 赵谋明,任娇艳.大宗低值蛋白资源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J].北京农业,2010,28(5):1-4.

[5] 李逢振.咸蛋清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研究[J].农产品加工,2020(05):85-86+90.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20.03.025.

[6] 昝沛清,程裕东,金银哲.咸鸭蛋快速腌制工艺及咸蛋清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机械,2020,36(10):210-214.DOI:10.13652/j.issn.1003-5788.2020.10.039.

[7] 陈鹏程.明清小说中秋描写的民俗文化史价值及其文学功能[J].明清小说研究,2018(01):77-91.DOI:10.13674/j.cnki.32-1017/i.2018.01.006.

[8] 纪录片:《餐桌上的节日》、《国宝里的新疆》

[责任编辑:h001]
关键词: 蛋黄月饼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