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讯:打开心中的枷锁(深度好文)

2022-09-13 05:43:09    来源:金融第一教室    


(相关资料图)

长按关注“金融第一教室”

聚焦金融干货, 传播人生智慧

作 者: 每晚yebo
来源: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
英国魔术大师胡汀尼有一手绝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锁,他都能在半小时打开。
有次,一个小镇的居民,向他发起挑战。
他们特制了一个坚固的铁笼,配上一把很精密的锁。
胡汀尼走进铁笼,刚开始他自信满满,可忙活了一阵后,他的脸色逐渐凝重起来。
半小时过去了,他已经满头大汗,但锁却没有任何打开的迹象。
他筋疲力尽地靠在门上,满怀失落,眼里也变得暗淡了起来。
可就在这个时候,门却顺势被他推开了。
原来那把锁是焊在门上的,用钥匙根本打不开,铁笼也从未被锁上,稍稍用力就能推开。
门没有锁上,胡汀尼的心却先上锁了,这才惨遭碰壁。
想起卢梭的一句话: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世界上最坚固的牢笼,其实就是思想上的枷锁。

1

打开成见的枷锁
培根曾经说过:
真正可怕的,不是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前行的,并非能力的欠缺,而是眼界的狭隘。
面对任何事物,唯有破除刻板印象,才能触及本质,发现隐藏的机会。
财经记者采铜说过一个故事。
在一次很多投资人和创业者共同参加的会议上,有人提出一个空前的设想:
“我们可不可以开发一个共享单车项目,既有利于环保,也解决人们的出行难题。”
想法刚抛出来,立刻就有人反驳:
“这个车怎么能做得足够坚固?共享自行车怎么防盗?用完的自行车要停在哪里呢?
再加上自行车日晒雨淋,报废的周期会不会太短,成本是不是太高?”
按照传统的成本效益理论,大家都觉得它缺乏可行性。
最终,几乎所有人都放弃了这个想法。
只有一位女士,她没有盯着成本,而是看到了“共享经济”背后的巨大商机。
于是她第一个投身共享单车领域,开辟了行业先河,创立了摩拜单车。
她,就是摩拜掌门人——胡玮炜。
之前看过一张图片。
在一条道路上,所有人用力推着笨重的方块,艰难地前行。
只有一个人,放下了偏见,大胆地将原本的方块削成球体,结果轻松跑到了前面。
电影《哪吒》中有句台词:
“人心中的成见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带着偏见去看待事物,你所看到的世界只会越来越狭小。
而当你打破成见,摘掉有色眼镜,便能看清全局,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2

打开经验的枷锁
哲学家罗素讲过一个故事:
在一个饲养场,一只火鸡发现,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饲养员总会在上午九点投喂食物。
它观察了整整十个月,没有一次差错。
于是,这只火鸡骄傲地宣称它发现了真理:食物会在上午九点准时降临。
很长一段时间,这只火鸡受到其他火鸡的热烈追捧。
但感恩节的前一天,火鸡们不仅没有得到食物,还被捉去杀了。
这就是 “火鸡理论” ,它告诉我们:
人的大脑会对经验产生依赖,最终让你在真正危险来临之时,变得麻木迟钝。
很认同一句话: “习惯于走老路的人,永远看不到新的风景。”
一个人太依赖以往的路径,往往会束缚住自己。
挣脱掉经验的牢笼,才能在困境中找到新的出路。
1470年,土耳其统治者马霍梅特率军与拜占庭帝国交战。 
由于对方死守,马霍梅特的舰队始终不能靠近城池。
有士兵提议:不如绕开峡口,让船沿着陆路拐入内港。
大家都笑他异想天开:“船怎么能在陆地行驶?”
马霍梅特却眼前一亮,立刻下令准备圆木,铺在地上,并对船进行改造。
就这样,他们拖着舰队在陆地前行,出其不意地绕到敌军背后,一举击败了拜占庭。
作家韦娜说:“人生就像行走在海里的船,所有的经验在海啸面前都是空白。”
溺水者不乏善游者,堕马者亦有善马者。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准则,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法门。
摒弃老套经验,保持空杯心态,向外学习、向内更新,人生才能不断容纳新的内容。

3

打开思维的枷锁
王小波曾说过: “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的精英更重要。”
世上最大的监狱,就是人的思维意识,思维错了,再努力都是白费。
上个世纪60年代初,在一所实验室里,出现了一个难题:
研究人员想弄清楚一台机器的内部结构,但机器构造复杂,内含100多根弯管,每根弯管的出入口都是未知的。
他们试过用光照等方法,全都没有用。
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旁边一个清洁工突然说:“让我试试吧。”
他找来两支粉笔和一支香烟,先给前面一个弯口做个记号,然后对着喷口烟,烟从背面哪个管口出来,就在哪根管标上同样记号。
结果不到半小时,所有弯管的出入口都找到了。
歌德说过一句话:“谁不用脑子思考,到头来,除了感觉之外,他将一无所有。”
穷则变,变则通,同样一件事,变个思路,再难也会迎刃而解。
法国有位富商,在郊外拥有一座私人园林。
但周围一些居民经常闯入玩耍,弄得园林脏乱不堪。
他想尽办法,在四周围上篱笆,竖起“禁止入内”的木牌,全都无济于事。
后来,经过一个教授朋友的指点,他在路口竖起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
假如被毒蛇猛兽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公里。
从此以后,就很少有人敢进入园林了。
其实,园林没有变,只是换了个思维,从阻止变成警告,巧妙地解决了难题。
很认同一句话:
无法改变风向,可以调整风帆;无法左右天气,可以调整心情。
如果事情无法改变,那就去改变思维。
走进死胡同时,不妨变通下,换个思路和角度,看看旁边有没有其他出口。
当你打破固有思维,每推倒一堵墙,人生便多出了一条路。

4

打开认知的枷锁
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西蒙斯,曾做过一个调研。
印度新德里蔬菜市场,生活着大量贫穷的小商贩。
每天清晨,他们会向富人借1000卢比去进货。
卖完能获得1100卢比,到了晚上,连本带利要还给富人1050卢比。
也就是说,他们一天的收入是50卢比,除去日常开支,他们会把剩下的钱都存入银行。
西蒙斯就跟他们说,如果每天能拿出5卢比用于进货,由于复利效应,只需50天,他们就不用再去借钱。
本以为小贩们会很兴奋,没想到听完后,他们纷纷摇头。
原来,他们舍不得银行里的利息,宁可每天借钱,也不愿自掏腰包。
非常赞同这句话: 一个人最大的贫困,是认知贫困。
认知如果永远停留在脚下,那无论走出多少步,都只是原地打转。
就像那些小贩们,满脑子只盯着那一点利息,最终只能在底层挣扎。
作家刘润说: “认知突围,是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也是人生逆袭的最佳途径。”
人与人的比拼,不仅在于努力程度,更多考量的是对事物的理解和洞察力。
《认知天性》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1956年,美国政府决定在北科尔滨区兴建一条高速公路。
桑德斯与朋友们听说这个消息,打算在未来的公路路口旁开间加油站。
等他们实地考察才发现,那里早已开满加油站与洗车店。
眼看先机已失,一些人只好花重金抢购剩余的地皮,争夺所剩无几的市场。
而桑德斯走访了几天后,却在附近开了家餐馆。
高速公路建成后,当地车流量激增。
由于加油站太多,平摊到每家店的利润就很低。
而餐馆,周边只有桑德斯一家,每天店里生意都很火爆。
一条公路引出的商机,多数人都只盯着汽车,桑德斯却能想到吃饭。
这就是认知水平的差距。
作家良大师说: “认知能力决定了做正确的事,这比正确地做事要重要100倍。”
技能可以学习,经验可以复制,到最后其实都是认知的较量。
当一个人带着局限去看问题,如同自困井中的青蛙。
跳出眼前的局限,洞穿事物本质,才能为人生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曾在书中看过一个科普,蚕结茧后,10天左右便会开始破茧而出。
大部分蚕都会奋力去冲破束缚,实现蜕变。
而还有一些蚕,却以为茧房就是整个世界,心甘情愿地待在里面,直至窒息而亡。
和这些蚕一样,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实,其实活在自我局限中。
一个人思想若是受到禁锢,身体便会陷于囚笼。
想要实现破局,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动打开心中的枷锁。
转变思维,提升认知,让自身不断重组升级,才能破除限制,迎来人生的蜕变。
本文系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原创,腹有诗书气自华,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欢迎关注每晚一卷书。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