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酒度VOL的第151篇原创
兴业强国,救亡图存。
(资料图)
酒续新盏,书接上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魏喦寿(又作魏岩寿)受国民政府委派,赴台湾接管日本台北帝国大学(今台湾大学),后在台湾省创建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直至逝世。
魏喦寿生于内忧外患的时代,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在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中勇担责任。在他从事教育的40多年里,他的学生遍布海峡两岸,成为优秀的科学家、企业家或科技管理人员,为我国微生物学和发酵学作出了巨大贡献,方心芳先生在晚年多次提到魏喦寿教授对他的影响。
#01
科学生涯
魏喦寿,微生物学家、应用化学家,我国近代工业微生物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就在这一年的7月23日,魏喦寿出生在浙江鄞县(今宁波市)。
1922年,魏喦寿在南洋中学毕业后,次年考取政府公费进入日本京都大学化学工程科,在喜多逸源的指导下学习化学和微生物学,并进行真菌学研究,为他归国后在应用微生物学方面进行开拓性工作奠定了基础。
魏喦寿从2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应用微生物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除培养了一批高级人才,他在研究发酵生产酒精和腐乳等方面贡献显著。
▲魏喦寿(左)在操作仪器设备。照片摄于1958年
第一篇非医学微生物学的试验研究报告
1926年10月,魏喦寿以大学生的身份,作为我国留日学生组织中华学艺社的代表与竺可桢、任鸿隽、翁文灏、胡先驌等中国科学社的代表参加泛太平洋学术会议第三次会议,并向会议提交了他的第一篇研究报告“两种新的致东方木结构房屋腐朽的霉菌”。
这是我国关于非医学微生物学的第一篇试验研究报告。日本是一个十分重视科学应用的国家,魏喦寿在京都大学受到的教育和熏陶,使他刚踏入学术研究就把自己的研究工作紧密地和日常生活结合,而且终生不渝。
中国第一个在《Science》发表学术论文的微生物学家
1927年,魏喦寿归国后,他执教于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农艺化学系,带领学生们从事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的分离和研究工作,方心芳、秦含章、金培松等亦是在这一时期进入上海劳动大学。1929年,他在《科学》(science)杂志报道了他在腐乳中分离的一个毛霉新种。
魏喦寿也是迄今为止研究腐乳最系统和深入的科学家,此后,他对腐乳的研究一直延续到60年代后期。1968年,他完成腐乳研究的《技术总结报告》,从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当时具有最高水平,直到今天也是有关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
第一批从发酵食品中分离的工业微生物菌种
1931年,他与学生方心芳发表了“中国酱醪中之数种酵母菌”一文,其中他分离的一种拟青霉曾被青霉菌专家C. 汤姆 (Thom) 收录于1930年出版的 《青霉菌》 (The Penicillia)专著。这是我国科学家从发酵食品中分离出的第一批工业微生物菌种,为我国工业微生物学进行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
此外,魏喦寿还有多项学术研究成果:他主持编纂的《应用微生物图谱》至今仍是科研、学术和产业部门的重要参考文献;他在我国较早开展辐射诱变的研究;他研究过柠檬酸、谷氨酸等的发酵生产和海水中的非硫细菌;还研究过从海水中提取铀、感光乳剂等。
#02
酒业贡献
1927年,魏喦寿毕业归国时正值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他加入国民革命军,并在其中担任技术工作。
1931年7月,成立于1922年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不断壮大,设立了董事会,并正式颁布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章程》。同年,成立了发酵与菌学研究室,开展对酒精原料和酵母的研究。不久后,魏喦寿应邀来到黄海社,负责主持菌学室。赴任时,魏岩寿还带来两名学生,一位是金培松,一位是方心芳。
▲魏喦寿和金培松的多项研究与酒业相关
1937年至1945年间,魏喦寿担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酒精工业总工程师,主持在四川省和云南省创建了内江、泸州、昆明酒精厂,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连续出产酒精,不仅解决了战时的燃料需求,还解决了战时疗伤和化学实验所需的酒精问题,对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资料记载,魏喦寿当年仅在四川内江建立的酒精厂,在1942年到1944年间所生产的酒精量占整个资源委员会提供给抗战所需酒精的13.8%。他领导的酒精厂在当时的大后方起了示范的作用,后来其它多个省都按照他提出的生产工艺建立起酒精厂。
魏喦寿在执教国立中央大学期间,对研究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研究颇多,其中包括酒业。
1935年,魏喦寿在兼任中国酒精厂总工程师时,曾试验利用甘薯作为生产酒精的原料,并采用纯种酵母菌发酵以提高发酵效率,开甘薯酿酒之先河。
魏喦寿去了台湾之后,他领导的研究小组与台湾烟酒公卖局合作开发过数款酒类产品,即使在他去世30多年后,这些酒仍然是台湾市场上常见的畅销酒类产品,如绍兴酒等。
1957年,他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表的研究论文“霉菌和细菌的淀粉酶之联合作用”,向国外介绍了我国白酒酿造中用麦子制成的酒曲是结合采用了霉菌和细菌的淀粉酶,可以协同地完成淀粉的液化和糖化过程。这一论文从酶学角度总结和提高了传统酿造工艺中的复式发酵过程,后来被成功地应用于印染工业的退浆工艺中。
魏喦寿教授1973年在台湾逝世,临终这一年出版了《高粱酒》一书,表明他对于我国传统发酵技术的深刻理解,也体现着他重视总结提高中华民族的优秀科学遗产,并从中吸取精华,加以发扬光大的责任感。 END
今日话题:
你还想知道哪些酒业大师的故事?
欢迎留言评论~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