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道: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中国会像日本一样进入负利率时代吗?

2022-09-19 05:41:15    来源:奇点聊财经    

继8月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之后,近日,银行利率也出现波动。中农工建交几大国有行纷纷调整个人存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至1.65%,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6%,五年期定期利率为2.65%,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25%。

回想20世纪90年代,那时中国的一年期定期利率一度高达10%,30多年后的今天,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竟然降到了1.65%,照这个趋势下去,未来的中国会不会像现在的日本一样进入“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时代吗?


(资料图)

“负利率”不是存款倒贴钱

这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零利率、负利率绝对是一个无法想象的事情,在大家的认知里,把钱存进银行不就是为了“吃利息”吗?怎么还能有银行的利率是0呢?

其实不必慌张,利率调节是国家常用的调节经济的手段,而所谓的“零利率”并不是说我们把钱存到银行了,就真的一分钱利息都拿不到,或者还得倒搭钱,因为我们国家目前实行的是利率市场化机制。

所谓利率市场化 ,就是由市场供求水平为金融机构确定一个挂牌的基本利率水平,并且给予各家金融机构一定的利率决策权——由金融机构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进行利率水平的自主调节。

简单来说就是, 国家给出一个参考价格,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对利率进行适当上浮。 毕竟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存贷款利差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养分”, 所以当然不可能完全“零利率”或者“负利率”,或多或少都会进行加点, 要不然谁还把钱存银行呢?

但是至于加多加少那就要“因人而异”了, 对于一些国有大行来说,自身资质优秀,老百姓对其也比较信任,所以他们可能只加十几个bp,就会有储户来存款。

但是对于一些商业银行来说,尤其是一些地方性银行,信誉度、评级都不如国有大行,所以这些银行可能就会多提高一些利率,来吸引更多的储户来存款,从而增加存款规模。

比如我国目前国家的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是1.5%,建行挂牌利率为1.65%,而一些城商行挂牌利率甚至可以达到3.0%。

日本的低利率时代

零利率、负利率虽然对于我们国家的老百姓来说很陌生,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并不稀奇,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典等国家都是“零利率”国家, 在亚洲,典型的零利率国家就是日本。 日本最初实行零利率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已经维持了20多年。

当时日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泡沫,房地产行业更是首当其冲, 在1985年到1991年,日本房地产行业遭遇了严重崩盘,价值骤降, 至此开始,日本全国都陷入了“去杠杆”的环境中。

与此同时,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 在20世纪中期时,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仅有5%左右,但是在1995年这一比例就飙升至14.95%。

房地产崩盘,加之适龄劳动力减弱,劳动市场供给不足,这些都对当时的日本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一度从年增长8%逼近零增长。

经济低迷,大家手里都没什么钱,消费市场毫无动力,投资市场也较为狭窄,日本国内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因此当时日本急速陷入衰退。

为了拯救这种萎靡不振、紧缩的经济现状,日本政府不得不降低利率,推出“零利率”政策。

1999年2月起,日本央行将隔夜拆借利率调降至0.15%,一个月后,再次调降至0.03%,也就是说,扣除货币经纪商佣金后,利率实际已降为零,日本央行正式迈入零利率时代。

中国会像日本一样进入负利率时代吗?

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起点比较低,伴随着大量的科技引进和国家人口和政策红利,经济增长速度必然很快。

但是随着发展水平越来越高,这些科技和人口的红利也会消失,发展难免会陷入乏力阶段,经济很容易陷入衰退。

所以, 从长远来看,当一个国家发展的水平越来越高的时候,大概率都会走入“零利率”或者“负利率”时代。

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如此,人行前行长周小川曾经在发言中说过:“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到负利率时代”,这句话中也说明,中国现在的利率还是偏高,未来也会进入负利率时代,只是我们要避免过快。

不过,我们也不必过分惊慌,因为从短期来看,目前我国的发展空间依旧充足,整体经济发展仍然充满活力,所以短期内我国并不会步入“负利率”时代。

写在最后:

既然零、负利率是长期的趋势,那么对此大家放平心态来面对就好,在利率市场化的今天,即使真的实行零负利率,银行考虑到自身的经营,也还是会给一定的利息的。

不过,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所说现在经济发展尚有活力,我们也不妨提前关注一下其他理财方式,提前为个人的资产配置做好planB。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