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报资讯】产业观察:槟榔“强监管”时代到来,千亿产业能否“去毒”重生?

2022-09-24 07:37:06    来源:品牌传播网    

“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配酒,永垂不朽”是许多槟榔爱好者的口头禅。据统计,全球约有7亿人以不同形式咀嚼槟榔,占全球总人数的10%,槟榔成为继烟草、酒精、咖啡因之后第四大嗜好品。

但近日中国内地男歌手、演员傅松的离世,却为槟榔爱好者敲响了警钟。据报道今年6月,傅松更新最后一次透露,他的口腔癌复发了三次,还向网友展示了自己的伤口,整个左脸溃烂。此外,他的影片还劝告广大网友远离槟榔。

此事件不仅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还从国家层面更新加强了对制售槟榔的监管政策。面对新政策的严管严控,槟榔产业现状如何,未来是否还有出路?


【资料图】

药品变身零食

舶来品成长为近千亿产业

槟榔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我国有超过两千年的槟榔种植史。《史记》记载,汉武帝兵征南越,以槟榔解军中瘴疠,功成后建扶荔宫于西安,广种南木,槟榔入列。其实,在西汉武帝平定南越后,也曾尝试过移植上百棵槟榔入上林苑的扶荔宫,但由于槟榔难以适应北方干燥、寒冷的天气,以失败告终。《齐民要术》中有提到,“性不耐霜,不得北植,必当遐树海南。”因此槟榔多种植于我国南部地区,以海南、台湾为主产地,两广局部地区亦有种植。

需要强调的是,在槟榔引进之初,被看重的是其药用价值。

槟榔,《药录》名“宾门”,《本草纲目》称“宾郎”,《药谱》叫“洗瘴丹”,《本草汇言》曰“大腹子”……自秦以来,槟榔就位居四大南药之首,其“消谷逐水,杀三虫,疗诸疟,御瘴疠”的药效更是为历代医者认同。

此后,槟榔作为预防瘴气的中药从南传到北,并且通过历代医者研究,发现了更多的药用价值。魏晋年间成书的《名医别录》记载槟榔:“气味辛温无毒,主治消谷,逐水除痰,澼杀三虫,伏尸寸白”,就将槟榔的药用价值延伸至治疗胆道蛔虫、血吸虫、消化不良以及腹胀等疾病。到了唐代,槟榔还被广泛用于水肿,脚气,痰癖,生肌肉止痛等。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槟榔的保健作用已被提出。

时至今日,槟榔也是中药中重要的药品。同时,也有科研团队研究出槟榔更多的药用价值。例如,以槟榔碱为先导的新型莨菪类化合物具有促智作用,作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痴呆)的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但自宋代以后,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嗜好品而畅销岭南闽蜀以及内陆大都会。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陈光良认为,宋代以后,槟榔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从平时防瘴治病的药材扩展为老百姓日常享用的嗜好品,甚至是象征身份的奢侈品,接而形成千家万户交际应酬的礼品,其市场容量和消费需求之广,促使海南槟榔果完成了从产品到商品的性质转变,兴盛起来。

受到市场的刺激,明清时期,海南槟榔种植面积曾达到一个高峰,不仅“耕种之暇,凿山种榔”,而且还出现与粮争地现象。据清代道光《琼州府志》列举的全岛各州县税收情况统计,“榔椰税”占全岛税收的37%,是最多的。

据《海南省志·农业志》记载,1958年曾发动种植到2.7万亩,收购量达2.7万担。但随着嚼槟榔的习俗衰减以及清末经济的衰弱,1980年上半年,海南槟榔种植定存14310余亩,其中有产面积仅4000亩。

不过,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1981年至1991年的10年间,湖南湘潭槟榔作为一种生产力,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湘潭全市槟榔加工经营者发展至4000余户,年销售槟榔达700余吨,销售金额达5000万元左右。

1993年,湖南槟榔生产加工形式上突破传统的小作坊式手工加工作业,形成规模经营。仅在湘潭就涌现出以皇爷、胖哥、小龙王、宾之郎、伍子醉为代表的近20家现代化槟榔加工企业。在槟榔加工厂的市场营销下,嚼槟榔习俗开始走出湘潭,遍布全湖南,逐渐向全国20多个省份“蔓延”。在湖南,2003年全省槟榔销售额为13亿元,而2011年达到50亿元,2013年突破60亿元。而在全国,销售额已经达到400亿元。

在市场的带动下,海南槟榔种植面积也开始逐渐扩大,1987年突破10万亩,2000年突破40万亩,2005年突破70万亩达71.5万亩,2010年突破100万亩达103.8万亩,2012年达128.8万亩,2013年达136.3万亩,已经成为全省20万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槟榔相关企业1.50万家。2017-2021年,我国分别新增槟榔相关企业1689家、1706家、1527家、2839家、3331家。中国槟榔产业产值已近千亿,据《中国市场监管报》数据,2011年至2018年,中国槟榔产业产值从558亿元上涨至781亿元,且呈继续上涨趋势。

多地禁售、下架

槟榔制品被列入食品“黑名单”

就是这保持着不断上涨趋势的千亿产业,近日被多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要求下架甚至永久禁售。

今年5月,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习水市场监管”公众号上发布了槟榔致癌相关文章,并表示:“请广大经营户自觉下架处理,我局将按照相关法律和政策要求,近期内开展专项清理行动,对相关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四川省广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今年7月29日答复该市人大代表《关于消除槟榔制品对未成年人危害的建议》时表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0年最新修订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里未将“食用槟榔”收录在内,槟榔不再作为食品管理,也不能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槟榔作为食品的生产许可和监管已缺乏依据。

9月13日,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建兴镇发布通知称,依据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槟榔制品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市监食生函[2021]1582号)、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加强槟榔制品销售监管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即日起,各食品经营者要及时下架,并不得销售食品包装和标签标识的槟榔及槟榔制品。

9月16日,成都市新津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槟榔制品专项清查行动。此次行动共检查便利店、超市等食品经营单位10家,发现有6家食品经营户销售槟榔的情况,已责令其立即下架。

9月19日,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全县槟榔代理商和经销商进行了集体约谈。会议要求,各经营户不得销售食品包装和标签标识的槟榔及槟榔制品;对食品经营场所销售槟榔及槟榔制品的,立即联系食品经营单位下架,如有违法行为,将依法查处。

9月20日,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加强槟榔制品监管的通知》,明确要求全市食品经营者不得将槟榔制品作为食品销售,要求食品经营者进行自查,自行下架销售的槟榔,如经告知提醒后仍将槟榔作为食品销售,经营者将会依法依规受到查处。同日,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监管科相关人士亦表示,槟榔不能按照食品来销售,要分区域售卖,不能跟食品混在一起。

此外,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知,国家卫健委未批准槟榔为新食品原料,未将其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依据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不应再按食品对槟榔进行监管。

实际上,尽管我国未明确定性并禁止生产、销售、食用槟榔,但早有地方对槟榔明确“说不”。早在1994年,厦门市政府就曾发布《关于在本市辖区内禁止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的通告》,禁止在厦门市辖区内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1996年9月颁布并施行的《厦门市禁止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规定》,再次重申了这一禁令。

近年来,国家层面对制售槟榔的监管政策,呈越来越严的态势。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槟榔果列入了一级致癌物;2020年,最新版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取消了“食用槟榔”的类别;2021年9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一面经济,一面健康

“黄金”产业带来的医疗负担

多地监管部门出手禁止以食品名义销售槟榔,不仅是因为傅松的临终呼吁,更因为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在掌握了充分的流行病学证据后,认定咀嚼槟榔与咽癌、喉癌、食道癌明显相关。早在2003年,槟榔就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入“黑名单”,与砒霜等同列为“1类致癌物”。

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俞光岩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槟榔中所含有的槟榔碱促使胶原纤维沉积,长期食用会产生口腔黏膜下纤维病变,且槟榔里的化学物质经过咀嚼后形成亚硝基,也是致癌化合物。除此之外,槟榔较硬,咀嚼时易对口腔黏膜造成创伤,久而久之也可能会转化为口腔癌。

有关研究显示,在流行咀嚼槟榔的国家和地区中,口腔癌的发病率非常高。比如世界上槟榔消费量最多的是印度,印度口腔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一;我国台湾省的民众也很喜欢咀嚼槟榔,每10万男居民中就有27.4例口腔癌患者。

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科在《中国牙科研究杂志》发表了一篇《预测槟榔在中国诱发口腔癌人数及产生的医疗负担》的论文,采集了长沙市包括湘雅医院、湘雅二院、湖南省肿瘤医院在内的五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的口腔癌患者数据,文章显示,在过去12年里,长沙市5家医院的口腔癌病例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从2005年的305例,增长到2016年的2108例,总数已达11882例。

上述论文预测,到2030年,湖南与槟榔相关的口腔癌患者将累计超过30万,在全国则可能超过100万,造成的医疗负担可能超过2000亿元。2018年湖南湘雅医院官网发文称,“在口腔颌面外科50位住院患者中,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

1000亿产值的经济收益与2000亿医疗负担两相对比,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暂停还是End

近千亿产业链何去何从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2月份新修订的食品许可分类,已经取缔了“食用槟榔”这一类别,这也意味着,槟榔此后将不再作为食品。既然槟榔已经不再作为食品,此项公共政策自实施到现在已两年多了,可是,国家为何没有完全取缔呢?目前在义乌、湖南等地各家便利店中,还有不少在售卖槟榔。

必须看到,中国槟榔产业已形成年产值高达上千亿。槟榔行业的上游是数百万种植农户,产业链的中游,则是市值百亿元的槟榔加工企业。当然,槟榔产业再大,产值再高,涉及人群再庞大,也不能危及公众健康。因此,国家全面禁止生产、销售、食用槟榔,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有关人士认为,一方面,不妨列出清晰的时间表与路线图,给槟榔产业全面叫停一个缓冲期;另一方面,槟榔产业聚集地要未雨绸缪,结合本地实际,通过架构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引导农民种植其它农作物,让槟榔产业转业转产,尤其要力避槟榔种植户重新返贫。

众多业内人士都认为,目前对于槟榔行业需要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标准,指导相关企业该如何做。“槟榔产业的监管体系仍不完善,对于槟榔产业发展需要合理引导。”食品产业专家朱丹蓬表示,希望在多方努力下,通过立法手段,以平衡好行业发展与公共健康的关系,将槟榔的监管推到合理、合规的方向上来。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万启龙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这些做法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槟榔对人的危害。槟榔的致癌原因有两个:物理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物理性损伤是指咀嚼槟榔时,槟榔纤维的摩擦会造成口腔粘膜的局部外伤和粘膜损伤。生物性损伤是指槟榔中所含有的槟榔碱是一种致癌物,它也是人们嚼槟榔产生兴奋感的原因。

“不管什么工艺,加什么物质,即便减轻了槟榔的物理损伤,槟榔碱不会随着制作方法的改变而消失,因此同样会危害健康。”万启龙还呼吁大众拒绝槟榔,“对于槟榔服用者最好的建议或者唯一的建议就是不要吃槟榔,没有任何的好处。”

另外,槟榔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药用价值很高。是否可在增强管控力度条件下,进行限量种植,仅为药用,以保障部分种植户收益,满足药用需求,从而让槟榔种植转向更为健康、安全的产业。

(食闻传播网)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