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站在历史长河来看房地产,我认为如今的房地产正是问题化解的最佳时期,相比过去,如今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之下,可以看到房地产变天了,其实这也是房地产在房住不炒定位上的不懈坚持取得了成果。
而最近官方提到房地产各种问题得到了实质性扭转更是坚持房住不炒的结果,无论房地产多困难,这个地位的底线始终在坚守,这也是与以往的最大区别。
我们过去经常说,房地产调控没用,其实我认为并不是没有用,而最大的问题是很难坚持下去,回顾以往,每次调控刚要见效时,地方就会马上调整,经常导致前功尽弃。当然,现在依然有些地方还存在这种思维,但相比来说已经好很多了。
【资料图】
我们必须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能重复过去错误的老路。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其实有很多, 有问题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对,正确引导,青春期的少年依然会茁壮成长、健康成熟。
回顾房地产发展历程,从以前的福利分房,到后来的住房市场化,是有一个过程的,起初老百姓并不习惯也没有钱在市场买房,后来通过一系列国家政策,让很多人提前实现了住房的梦想,比如贷款。
这些都没问题,但是随着房价的猛涨以及调控的作用,好像房地产问题就越来越多,甚至让人觉得越是调控房价越是上涨,看着少数人在房价上涨的红利中不断实现了财富积累,越来越多的人都投入到买房大军,极端的那叫炒房,几乎到了全民炒房的地步,可是你知道的,当普通老百姓也反应过来时,注定房地产市场必然要转折了。
这也是有经济规律的,从房地产的变化中,人人都在谈房地产,最热衷的是房价,那肯定意味着房地产问题大了。我也曾说过,当什么时候老百姓不再关心房价了,那时候房地产也就真的理性了。
但这种洪流是无法阻挡的,这似乎是房地产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伴随着房地产起伏,人们对房地产的谈论确实越来越多。尤其是自媒体时代,人人都能在网上谈几句,谁对谁错难有定论,但看着谁都是专家。
所以,最近,经济学家马光远看不下去了,他在某房地产论坛中表示, 房地产最大的问题,就是几乎所有人都在谈房地产问题。“有人敢问,就有人敢答”。 他认为,这种现象导致房地产问题不但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学术问题,也没有成为一个严肃的经济话题,而是成了一个情绪问题。
因此,房地产必须回归到本质,回归房地产政策的科学性和理性。
什么人都谈房地产,你置经济学家、博士于何地?是马光远酸了?还是马光远担心被抢饭碗?
抢饭碗倒不至于,也没人能抢马光远的饭碗,但马光远确实深受其害,在各种不理性的情绪下,马光远首当其冲。对于人人都在谈房地产问题,我认为马光远说的是有道理的,其实何止是房地产行业,很多行业都是如此,都是问诊把脉的,房地产也是,还真就是什么人什么话都敢往外说,真真假假,让网友们苦不堪言。
人人都是一个媒体,人人都起到监督作用,但也因为每个人参差不齐的水平让网络环境很复杂,可这就是现实,因为价值观不同,观点自然不同,因为水平有限,但也敢输出观点。甚至相信大家都看到过,明知道是错误的,一些人依然故意放话来博眼球。
劣币驱逐良币,久而久之,确实有时候真实的有用的声音听不到。就好像我们总是听到一些专家的雷人言论,语不惊人死不休。各种学术课堂也都成了讲相声的段子手,就看谁幽默谁有爆点和笑点,学术早就抛之脑后了。
不过我认为,这不能全怪网友,网友如此,专家学者一定要守住底线,知道你是干嘛的,当专家不再当导师,而是被一些毒鸡汤或者观众带着跑时,价值观就跑偏了,那么房地产又怎么能上升到学术问题呢?我相信,你说房地产可以上升到学术问题,很多网友只能呵呵了。
马光远的确说得不错,但是我认为这都是表面现象,房地产最大问题不是所有人都在谈房地产,而是先有了房地产问题,才有了人们的谈论,有问题才会有各种出招的,在没有解决问题前,什么都能听到。
所以,先有房地产问题才谈的,而不是谈出来的房地产问题。当然相互影响,最后恶性循环。一系列房地产问题包括土地、房价、分配等各种制度亟需完善,包括人口流入和供地比例,很多城市严重错配,有的地方都没人了,但供地不减,反而一些人口多的城市,供地还必须控制节奏。当然供地不能乱来,但我们知道,其中的利益所在。
大家都明白,房地产问题很好解决,可是在执行中却遇到各种阻力。到底侵害了谁的利益?又动了谁的奶酪?说到底,还是利益问题。
房地产与老百姓息息相关,与任何人都有密切关系,有房的,没房的,都包含在内,无论你买房还是不买房,都会或多或少讨论房地产的问题。 所以,人人讨论房地产问题不可怕,可怕的不能透过现象背后找到问题的实质和根本。
由此也可以提醒,鉴于房地产在老百姓资产配置中比例极高,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影响极大,在以后的政策制定中也必须通盘考虑、着眼长远,解决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即使如此,新的问题也会产生,所以,房地产长效机制尤为重要,提了很久的长效机制到底是什么,今后继续讨论。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