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讯息!独得642万元!瑞典人爆冷拿下诺贝尔生医奖,父亲也是诺奖得主

2022-10-04 08:28:42    来源:时代财经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文若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

北京时间10月3日下午,万众瞩目的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因在“关于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方面的贡献,瑞典生物学家、进化遗传学专家、德国马普学会莱比锡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博士摘得桂冠。

帕博将因此独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42万元)的奖金。诺贝尔组委会在结果揭晓现场接受媒体提问时表示,帕博接到电话时人在实验室里,他听到消息后非常兴奋,无以言表。

诺奖官网对帕博的研究成果介绍称,斯万特·帕博的开创性研究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对已经灭绝的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他还发现了一种此前不为人知的原始人类:丹尼索瓦人(Denisova)。重要的是,帕博还发现,在大约 7 万年前人类离开非洲后,基因从这些现已灭绝的原始人类身上转移到了智人身上。这种古老的基因流动在今天仍与人类存在生理上的关联,例如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对感染的反应。

“帕博的开创性研究产生了一门全新的科学学科:古基因组学(Paleogenomics)。他的研究通过揭示所有现存人类与已灭绝原始人类之间的基因差异,为探索是什么使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类提供了基础。”诺奖官网显示。

1955年4月20日,斯万特·帕博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是苏恩·伯格斯特龙(Sune Bergström),因前列腺素和相关物质的发现获得1982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他的母亲是化学家凯琳·帕博(Karin Pääbo)。

公开资料显示,帕博领导实施了对古人DNA排序的先驱性研究。2008年,帕博和同事宣布,他们几乎已经完成对尼安德特人基因组排序的工作,另外还完成了对已经灭绝的史前庞然大物猛犸象基因组的初步排序。现实版“侏罗纪公园”仍只是让人充满幻想的海市蜃楼,但“更新世公园”(Pleistocene Park)却距离生活更近了一步。

公开资料显示,帕博是第一个测出3万年前已经灭绝的古人类DNA序列的人,对人类起源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07年,帕博被《时代周刊》评为全世界极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2008 年,又被《New Scientist》评为 8 位年度科学英雄之一。

古DNA研究是利用古人类的DNA来了解当时人群的遗传关系,从而了解当时的人类发生过什么。这项研究除要收集到合适的人骨样本外,还要对古DNA的信息破译,包括提取、排序、重建古DNA的片段、序列比对组装等。

“重建已灭绝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全基因组、绘制全球人群迁徙交流历史、挖掘最古老东亚现代人‘田园人’(北京田园洞人)的遗传结构、揭示东亚人群末次盛冰期前后适应性基因的变化、追溯中国南北方人群格局的形成、溯源南岛语系人群的中国南方起源……过去十多年里,研究人员利用古DNA技术发掘出那些遗落了成千上万年的遗传信息,从中抽丝剥茧,不断刷新人们对人类历史的认知。”中科院古脊椎所特别研究助理刘逸宸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付巧妹在论文《DNA技术的历史与未来》中如此写道。

2013年,付巧妹在德国马普学会莱比锡进化人类学研究所获演化遗传学博士学位,帕博正是她的导师。

帕博曾在与徒弟付巧妹的访谈中表示,“利用古代DNA技术,探索人类的进化过程,始终是我的梦想”。

通过古微生物DNA信息追溯古代疫病流行和共生微生物演化、利用古表观遗传学信息探究古代动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利用古蛋白质探索更大时间尺度的人类演化等,都是古分子的重要分支方向。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传超在其撰写的文章《古DNA实证中花源流史》中介绍说,帕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古DNA研究以来,一直在为探索古DNA实验技术和建立古DNA研究标准而努力。随着分子克隆、PCR、二代测序技术、引物延伸捕获和液相杂交捕获等扩增和测序技术的不断涌现,古DNA研究已逐渐成为一个用途广泛、极有发展前景的领域。

2014年,帕博出版了自己的学术自传《尼安德特人》。作为该书译者,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组(ICGC)协调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夏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形容道,帕博待人谦和,“唯独对科学问题,他寸步不让”。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