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喝咖啡,那么你一定对星巴克不陌生。这个国际大牌在中国的咖啡市场上已经当了多年的老大,曾一度市场占有率超过50%,但最近一年来,星巴克业绩可谓遭遇了滑铁卢,营收额已跌去4成,只比排名第2的瑞幸多不到4亿元,同时丑闻频出。
资本市场上表现也不理想,2022年星巴克总体的股价已经下跌了23.6%,星巴克似乎正在遭遇一场暗涌的危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世纪末,在中国的不断开放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逐渐升级,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巨头垂涎,星巴克就是其中之一。
1999年,中国的第一家星巴克门店诞生于中国北京国贸, 那个时候中国人对于咖啡的接受程度远远不如今天,当时主要消费群体还是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走进星巴克,你会看到室内装修精致深沉,专业的咖啡师为你制作个性化的饮品,周围陈列着一些小周边供你选购,店内顾客或低声交谈、或翻阅着自己喜欢的书籍,这种环境和服务一下子把小资氛围拉满。
星巴克所营造的这种"第三空间"不知不觉影响了大家的工作与休闲方式, 在当时咖啡文化刚刚得到发展的中国,星巴克吸引了众多小资青年,一时间, 星巴克也成为了“排面”、“高端”的代名词, 就这样,星巴克迅速占据了中国高端咖啡的市场。
但是,随着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这位咖啡“贵族”却显得愈发“傲慢”。
首先,星巴克的服务态度越来越傲慢,员工似乎自带“优越感”, 有的时候,客人只是提出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店里有没有果汁,或者对星巴克的杯型混淆,点单人员就会很不耐烦,这让消费者纷纷吐槽:明明是消费者,来花钱还得看服务员眼色?
其次,星巴克的产品也越来越“傲慢”,卖得好的永远是那些经典的饮品,比如传统的咖啡和星冰乐系列。
在创新力方面, 相比于瑞幸一年推出113款新品的产品创新力,星巴克一年仅仅推出30多款,而且很多新产品搭配猎奇,味道根本不好喝,不免让人怀疑只是为了顺应当下的流行元素而推出的产品,毫无诚意。
但是与这些相比,星巴克的价格却一直“高高在上”。 相比于瑞幸一杯16到26元的价格,星巴克的饮品价格基本都在30元-40元的水平,问题是,这两家使用的咖啡豆根本没有什么差别,同样的商品一个只要花20,而另一个却需要40,简直是拿消费者当怨种!
而且随着市场上咖啡类产品越来越多,不断出现了主打低价格的品牌,比如有咖啡届“蜜雪冰城”之称的幸运咖,一杯美式才5元钱。
服务差、产品平平无奇还贵,这些问题本就让消费者心存诟病,在这个节骨眼上,星巴克又频繁被爆出各种负面舆论 ——“拒收硬币”、“使用过期食材”、“驱逐民警”、“嘲笑顾客英文发音”......
这一桩桩的离奇事件,实实在在地给星巴克打上了“傲慢”的烙印,也让消费者对于星巴克的印象越来越差。
没有人喜欢花钱看眼色,也没有哪个咖啡品牌是不可替代的。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媒体的快速传播,中国咖啡市场已经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咖啡品牌纷纷涌现 。
据艾瑞咨询《2022年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现磨咖啡市场规模约达到876亿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1900亿元。其中连锁品牌店共计733个,超过28个品牌已经拥有超过百家门店。
行业的激烈竞争本就使星巴克的市场逐渐被抢占, 星巴克“傲慢”的态度又让他流失了一大批消费者。
毕竟,对于现在的消费者来说,大家实在是有太多的选项了——如果你想要低价位,那么幸运咖、瑞幸任君挑选;如果你喜欢高端、有格调的咖啡店,那么凭借咖啡豆风味和简约高端的装修风靡全球,被誉为全球最美咖啡店的% Arabica也是你的选择。
就这样,曾在 2017年占据51%的市场份额的星巴克在短短几年时间后,市场份额一路下滑至36%。
在业绩表现上,星巴克同样没有交出满意的答卷——根据星巴克2022财年第三财季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50亿美元,同比增长8.7%,但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却跌去了4成;归属于股东净利润为9.13亿美元,同比下跌20.9%。
显然,星巴克正在为它的“傲慢”付出代价!
除了外部竞争加剧,星巴克还面临着“内忧” ——那就是不断提高的成本。
2021年,受巴西灾害和海运价格高企等因素影响, 咖啡豆正在进入二十年一遇的“供给不足”周期。 以阿拉比卡咖啡豆为例,全球储量已经处于2000年以来最低水平,并且供给不足的情况在今年可能会继续延续。
除了原材料涨价, 星巴克还要负担高昂的人力成本和房租成本, 这些也在不断挤压星巴克的盈利空间。对此, 星巴克也做出了涨价的决定 ——一杯星巴克美式咖啡的价格已经涨到了30元。
但是这一决定反而引起了消费者更大的反应 ——本就“傲慢”的星巴克竟然还“得寸进尺”地涨价!这岂不是更加印证了星巴克的“傲慢”?
眼下,中国消费者对于星巴克这种高贵傲慢的“人设”大多呈现反感的态度,显然想靠“高端”在中国市场躺赢,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对于星巴克来说,品牌影响力和线下渠道都已经具备,不妨“放下身段”,抛弃固有的人设,回归到产品本身来做文章了,用产品吸引消费者,重新加固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写在最后:
如今,星巴克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处境危急,今年4月甚至请回了核心人物舒尔茨,这也是舒尔茨第三次出山,担任星巴克的临时CEO,但是这次舒尔茨并没有创造奇迹,时隔半年后宣布卸任。
接替他的是杜蕾斯母公司的CEO拉什曼 · 纳拉辛汉 ( Laxman Narasimhan )。值得一提的是,星巴克这次把纳拉辛汉挖过来提供了约合人民币1.9亿美元的待遇。在纳拉辛汉的带领下,星巴克会做出什么改变?让我们共同期待!
参考资料:
1.香港财华社《9小时就要开1家新店,星巴克为何“坐不住”了?》
2. 锅盖头司令《“交叉点”即将出现,瑞幸业绩大涨,星巴克中国放低身段能否反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