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速讯:朔州:煤城变绿都

2022-10-10 09:28:00    来源:半月谈    


【资料图】

*本文为 《半月谈》2022年第18期 内容

秋到塞上,天高云淡。万里碧空之下,有一抹绿引人注目,那便是朔州。
山西省朔州市,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似乎与“黑”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如今,这里正加速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朔州之绿,从何说起、又何处着手?
位于朔州的桑干河 史振宇摄
能源之绿,看智慧
中煤平朔集团井工三矿地面控制室内,工作人员按下“启动”按钮后,工作面上的采煤机瞬间运转起来,新采的“乌金”稳稳地顺着运输带向矿井出口方向传输。昔日井下采煤工,今朝地面控制员。插上数字化技术翅膀的煤矿,生产、监控、维护、安全等环节均实现少人或无人化,提高了安全系数,更提升了开采质效。
1987年,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外合作企业安太堡露天煤矿投产,两年之后,煤矿所在地雁北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地级市,就是朔州。煤炭,成为朔州的标签。目前全市煤炭年产能1.96亿吨,位列全国第三、山西第一,国家能源保障,朔州重任在肩。
“按照今年的煤炭保供任务,全年产煤不能低于1.93亿吨,日生产煤炭不能低于50万吨。”朔州市发改委主任石生华表示,今年前7月,已经完成全年保供任务的77%。
煤炭产能不能减,“双碳”战略如何破题?朔州市委书记姜四清说,朔州的大方向是提高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将能源产业升级为“绿色低碳综合能源服务业”。
从建设智能化工作面入手,力求矿井普及智能化开采,进而提高煤炭先进产能占比,是朔州擘画中的“三级跳”。目前全市煤炭先进产能占比已达92%,建成2座智能化矿井和81座智能化工作面,到2030年,朔州的全部煤矿均将实现智能化。 
作为中部地区清洁电力外送的主要基地之一,朔州一直设法让煤电“联姻”更为美满。朔州市市长吴秀玲说,通过建设低热值煤发电项目、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等,煤炭就地转化在朔州已经初显规模效益。
除了实现火电减排,提高“绿电”占比也是关键一招。朔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玉奎告诉半月谈记者,充分利用海拔高、日照长、风量大等自然禀赋,目前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600多万千瓦,已达总容量的38%,“十四五”期间更将构建起基于共享储能的风光储源端一体化“能源互联网”。
位于朔州市朔城区的风电及光伏发电项目 史振宇 摄
产业之绿,看胆识
行至朔州平鲁区占地3600多亩的朔州低碳硅芯产业园区,但见首批入驻的6个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硅芯材料是构筑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基础的功能性材料。这个千亿级的硅芯产业园区,部署了硅芯全产业链,是朔州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新增长极。
谋转型,煤与“非煤”两极并不互斥。除了探路煤电清洁高效利用,朔州更在“非煤”领域下大力气布局。通过打造转型综改示范高地、能源革命创新高地等“四大高地”,朔州希望能在战略新兴产业闯出一片天地,让传统煤电产业不必再一肩挑起发展重担。
在朔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192亿元的宝武太钢集团90万吨铬铁低碳冶炼项目即将落地,这条近零碳排放铬合金生产示范线,站上了全球不锈钢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前沿阵地。
石生华说,利用朔州丰富的光伏资源发电,以绿电制氢,用绿氢还原铬矿,打造集“绿电+绿氢+氢冶金+低碳冶炼+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线贯穿的绿色生产流程,是这一项目的亮点。
计划年内开工的中煤平朔煤制烯烃新材料产业园,计划年产220万吨煤制甲醇、80万吨甲醇制烯烃,为晋北低热值煤化工找到发展新可能。“这一项目将改变朔州只能卖原料、燃料的现状,把精深加工产业链带进朔州。”石生华说。
与此同时,“朔州牌”碳基新材料、钙基新材料、固废新材料、高端陶瓷等新兴产业集群也已踏上征程,朔州产业转型的绿意,日见动人。
家园之绿,看精神

绿,一直是朔州人极为看重的颜色。这座镶嵌在内外长城之间的边塞古城,历史上生态欠账不轻,渴盼绿色,也是渴盼更有生机的家园。

满目绿意盼不来,唯有一任接着一任干。何况,作为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区域、首都水资源保护上游地区,维系京津冀生态安全,朔州丝毫马虎不得。
这些年朔州有个县名满全国,就是诞生“右玉精神”的右玉县,硬是将林木绿化率从不足0.3%提高到57%,在毛乌素沙漠风口地带绘出一幅绿色画卷。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卢生权告诉半月谈记者:“右玉是朔州的缩影。”
平鲁区太平山卧龙山30万亩樟子松基地、山阴县西山40万亩防护林带、怀仁县西山40万亩生态园林区、应县龙首山15万亩防护林区……一块块版图被染绿。外长城沿线生态旅游带、西山坡城郊森林景观带、桑干河生态修复带、南坡区生态经济林带……一条条廊带披绿装。数据显示,朔州的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不足1%、建市初的9.35%,提高到如今的20.5%。
大地绿起来,朔州的水也逐渐丰起来、清起来。经过几年系统治理,发源于此的桑干河再现清水潺流、桑干夕照的美景,水质不复劣Ⅴ类,去年已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实现“一汪清流向京畿”。神头泉、太平窑水库等水域,更成为每年成千上万候鸟的“新家”。

朔州菜农采摘忙 马毅敏 摄

唤回绿色,朔州重现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核心区的荣光也就有了底气。近年来,当地坚持走“特”“优”之路,初步形成了“有机旱作农业、草牧业、农产品加工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北肉”平台主产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协同推进,形成“肉羊、玉米、奶源、牧草、杂粮、蔬果”六大基地,正是农牧融合在朔州绽出的“六朵金花”。
煤山智变,产业兴园,苍林清波,叠映秋色。转型画卷日见斑斓多姿的朔州,收获的是沉甸甸的信心、亮晶晶的希望。
半月谈记者:孙亮全 / 编辑:范钟秀
责编:张子晴 / 校对:郭艳慧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