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么,全球最火的私人飞机,不是马云、许家印、尹明善等商业大佬争相购买的美国湾流,而是一家日本公司。
(资料图)
今年5月份,比亚迪汽车销量成功超过本田在华销量,曾一度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业内人士将其视为“新能源汽车崛起”的标志性事件,更有一些网友表示:一旦失去汽车优势,本田将轰然瓦解。
然而,本田这么容易被打败么?
实际上,作为最早的“跨界名企”,本田的产业版图不仅在汽车领域,在其他如摩托车、摩托艇、发电机、私人飞机等方面,同样相当耀眼。比如本田旗下的首款私人飞机——Hondajet,在上市后连续5年问鼎“全球最畅销轻型公务机”。
在强者如林的私人飞机领域,“跨界经营”的本田是如何赢得富豪们青睐的?
当1986年本田立项飞机研究时,它所面临的市场形势并不乐观。
在本田航空器设计团队重点聚焦的公务机领域,已经有多个重量级竞争对手。比如成立于1973年的美国湾流公司,当时推出了新一代主力产品“湾流IV”,凭借长达7800公里的最大航程和936km/h的最大飞行速度,“湾流IV”不断刷新公务机的性能上限。
除湾流之外,还有专攻飞机设计的美国西锐公司,以及通过收购加国航空(Canadair)直接入局飞机制造的加拿大公司——庞巴迪,均在1986年前后开始了公务机的自主研发。而位列全球四大航空巨头之一的巴西航空,也于2000年正式进军轻型公务机领域。
与这些有着丰富行业经验的企业相比,本田航空设计团队的实力格外单薄。据Hondajet设计负责人藤野道格回忆,在项目开启后的很长时间内,自己带领的设计团队总共也只有4个人。尽管这些人都毕业自航空专业,但在公务机设计方面,经验基本为零。
不过令人称奇的是,正是这样一支“新人团队”,打造出全球最火爆的轻型公务机。Hondajet成功背后,暗藏哪些玄机?
从2017年到2021年,历时30年研发,Hondajet一上市便连续5年保持同级别小型喷气式公务机销量冠军,力挫巴航开发的飞鸿300E和西锐的SF50,而湾流轻型公务机G150由于市场表现不佳,干脆于2017年停产。
作为初生牛犊的Hondajet,凭什么力压多个职业选手,甚至将行业冠军排挤出局?
在藤野道格看来,执着于性能参数的提升,是一种比较“保守”的做法。因而从一开始,藤野团队的Hondajet产品定位,就没有停留在“如何让飞机飞得更快、更远”,类似的硬性层面,而是另辟蹊径,以高度人性化的乘坐体验,吸引那些“喜爱新科技”的人群。
反映在飞机结构设计方面,藤野团队大胆创新,采用了颠覆传统飞机设计理念的发动机支架式布局(OTWEM),这也成为Hondajet最大的技术亮点。
按照传统飞机设计理念,将发动机舱悬置于机翼上方,将大幅强化起飞过程中的空气干扰,使机体各部位的受力差距更大,进而导致不必要的阻力产生,甚至诱发飞机解体风险。
然而,藤野道格团队却认为这是一个好办法。
经过藤野道格团队反复测试发现,发动机支架式布局这种不适用于大型公务机的分布结构,在小型机的飞行环境中,竟具备诸多优势。
其一,基于机型大小产生的空气流动差异,在小型飞机的高速飞行中,发动机上悬设计反而抑制了兴波阻力,使飞机上升阻力更小,平衡能力更强。
其二,由于发动机支撑结构无需穿过机身,飞机内部可用空间也显著增加,充分利用这部分空间,为此,藤野又为Hondajet增加了一个新功能:舱内厨房。
此外,发动机支架式布局使发动机从飞机主体结构中独立出去,显著降低了发动机的震动传导,使客舱更加安静。
在诸多个性化体验优势的加持下,Hondajet对于那些亿万富豪们的意义,不再是一款新的出行工具,而更像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也是藤野道格盛赞自家产品为“飞行Super car”的主要原因。
以后来者之姿战胜多个老牌企业,Hondajet的发展历程证明了:
“新势力”要在业内站稳脚跟,不一定要走低价位、低性能路线,在技术上的创新研发上,也不必堆参数,“强行”赶超主流梯队。消费者喜欢的才是最重要的。
对同样热衷跨界布局,特别是今年开启“飞行汽车”的中国汽车品牌吉利而言,本田的成功经验很值得借鉴。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