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国庆节,满眼主旋律大片里,好多人选了《万里归途》,不为别的,就是看到海报上写的主演是张译。
事实证明,选张译的朋友,还真选对了,张译演得真好。不夸张地说,他撑起了整部电影。
(资料图片)
昨天,《万里归途》票房破12亿,要知道整个国庆档总票房才15亿而已。
19万人打出7.4分,说明群众广、口碑也不错。
近几年,从2018年的《红海行动》,到2020年的《八佰》和《一秒钟》,再到2021年的《悬崖之上》,还有今年的《万里归途》,张译成了演技与票房的双重保证。
导演放心用他,观众安心看他,越是电影市场不好,张译这样有口碑、有实力的演员越珍贵。
张译能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
01
张译第一个理想是做播音员,他两年报考两次落榜。
播音梦碎,不仅没能上大学,还变待业青年。
他以为自己够倒霉,而这只是倒霉的开始。
后来他“退而求其次”,去哈尔滨话剧团,意外地喜欢上表演。便有了第二个目标:做演员,并在老师建议下去北京找机会。
但当演员更难,光他的脸就吃了很多闭门羹。
因为长得丑,张译去中戏表演系被拒,考解放军艺术学院时,体检不达标,连露“丑脸”机会都没有。
19岁的他没钱,不能在北京漂着,临近回家,决定到北京战友文工团最后试一次。
半年后,张译才等来一张“自费生”的录取通知,就这样,他进入军队。
张译自嘲,走投无路时,部队好心收留了他。虽然在部队接受磨砺,但张译的外表依然让他很难出头。
文工团最看重的不并非颜值,可张译还是因为颜值受到打击。
班里选丑男,他排名前三,被叫驴脸。
谈恋爱,被女朋友妈妈吐槽:长了一张不小心被屁股坐过的脸。
颜值不行,就拼实力,可张译那会儿也没实力。
老师说他是全班最不会演戏的学员;有位领导还曾“酒后吐真言”:译啊,可不敢再演戏了,你演戏就是个死!
眼看同学都演主角了,张译还在跑龙套,一跑好几年,幸好表演老师支持着他。
张译也想过转行做编剧,但投出去的稿子大多也被否定。
长达6、7年,始终得不到认可,搁谁身上都难受。
那是我最年轻气盛的时候,执着于我的理想,我的追求,却被人说,你在这行里没有生路,那会儿,是真的难过。
2001年,话剧《爱尔纳·突击》也就是后来《士兵突击》在筹备过程中,张译担任了场记、画外音、群演、N号配角等,最让他欣喜是,被选为袁朗的B角,也就是替补。
机遇渺茫,但张译把剧本每个细节、每个人物、每句台词,台上每个场景,都研究了个透彻。
即使,他没能演成袁朗,只演了一个仅有一句台词的警察。
2004年,从艺 8 年的张译头一次有机会演电视剧,康洪雷导演的《民工》,男三号,两人因此结缘。
2005年,张译在《乔家大院》演小结巴,导演胡玫说:男演员要是过了 28 还没出来,就得洗洗睡了。你必须抓住机会。
张译听到这话时冷汗都出来了。
2005年,《士兵突击》选角,张译给导演康洪雷写了一封3000字自荐信,虽然没能出演许三多,但他拿到了班长史今这个角色。
《士兵突击》播出时,张译29岁,到了“该洗洗睡了”的时候,但却凭班长史今一炮而红,熬出头。
史今退伍看哭无数人,当时正好是张译现实中转业的日子,史今迸发的眼泪,也是为张译9年部队生活而流,真情之下,震撼人心。
张译很像许三多,被嫌弃被否定,但也有老师支持,也有渺小的机会飘过,也有部队这归属,幸好,他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了下来。
02
了解了张译熬出头的艰难,就能明白他对作品的近乎变态的珍惜。
徐峥评价张译:
他对表演的要求变态到极致,就是百分之一百的那种东西。
为了演好戏,张译有多拼?
《我的团长我的团》里,为了让孟烦了的瘸腿更真实,张译在剧组的172天中戏里戏外都瘸腿走路,拍上千场戏后,左腿比右腿细1.5公分。
也正因这次对“瘸腿演技”的极致演练,后来所有瘸腿角色对张译来说都能轻松拿捏。
《重生》里,他膝部中枪,瘸左腿。
《温州一家人》里,受伤拄拐,看他这动作多娴熟:
《过年好》里,他演的李二毛也是个瘸腿:
《光荣时代》里,他不是瘸子,但为了逃避追捕,假装瘸子:
2018年拍摄《红海行动》时,张译真的瘸了。
拍摄爆炸场景都真实还原,很危险,张译在一场戏里摔断脚踝,伤很重。
但为了不耽误拍摄,他拒绝手术、不打石膏,只固定小腿,甚至签了放弃治疗同意书,忍着断骨剧痛,将所有激烈的打斗跑跳戏份全部完成。
张译演一部瘸一部,还获得“国家一级瘸腿表演艺术家”称号。
他坦言,《士兵突击》改写了他的一生,生活压力变小了,但精神压力变大了。所以每部戏,他拼尽全力。
在《生死线》中“跳海”,他全身缠满保鲜膜,跳入水中后因难以动弹,差点淹死。
拍《攀登者》他坚持赤脚爬雪山,被冻伤。
和张艺谋合作《一秒钟》时,为贴近角色,一天一根黄瓜,短期减肥20斤,还每天在沙漠刻意暴晒,让皮肤黝黑粗糙干瘪。
对角色,张译不仅要求外在的同频,更重视内在的相契。
《金刚川》里,张译被弹药炸成重伤但继续战斗,这个设定被质疑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张译提前翻阅过大量抗美援朝的资料,他找到了一位叫做刘四的英雄,身负重伤后奇迹般地操控两门大炮,成功击落一架敌机。
张译曾说, 塑造一个角色,不应该是技能,应该是本能:
我即是他,他即是我。
《亲爱的》中,看着别人找到孩子,心酸羡慕到大哭的韩德忠:
《悬崖之上》让人头皮发麻的教科书级别的“电击受刑”:
《鸡毛飞上天》里,与爱人时隔八年后重逢的百感交集:
《我和我的祖国》里无声胜有声的遥遥相望:
还有,《追凶者也》经典到最后真变成电影学院教科书的吃面戏:
张译说自己是容器,由角色注入身体,像张艺谋评价的:
他是个好演员,把戏交给他放心,他揣摩角色比导演还下的功夫还大。
这次《万里归途》是张译临时接演,他从0开始学习阿拉伯语。
曾有工作人员曝光,有次配音要改5个字,张译晚上十点开车40公里到现场,重新配完这5个字。
这位工作人员感慨:他不火谁火?
所以,网上有一句爆梗: 张译谁用谁爽,一直用一直爽。
如果你想拥有你从未有过的东西,你必须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
张译现在已是中国第六位百亿影帝,所谓人生开挂,不过是厚积薄发,他值得。
03
当下的影视市场,被称作“寒冬”,从国庆档总票房能看到有多冷。
这样的环境,要做好作品不容易,要做叫好又叫座的作品难上加难,但这几年反而是张译稳步飞升的时候。
正是一句话: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难得的是,红起来的张译保持着清醒的认知,他真心热爱做演员,珍惜每一个表演机会。
他的角色几乎不重复,每个人物都不同,不会因为哪种人设火就一条路走到底,不走捷径。
军人、警察、抗战英雄、富商、科研工作者、劳改犯、杀手、江湖混子、搞笑小丈夫等等,大多数人物接地气,生活氛围浓郁,演啥像啥,观众代入感强。
这也意味着,张译的戏路宽,不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他在接受采访中表示:
有的演员在同一个类型、同一个领域里深耕,他们的压力是要在同一类型中找到差异化,我相信他们的压力也不小,但是我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见好就收。
不仅仅是我自己不希望雷同,观众的审美也包含着这样的期待。
这种认知很聪明,是一个演员对观众需求的关照,不像有的片子票房不好,反而指责观众没品位。
张译之前对演戏讲究真听、真看、真感受,入戏了才能拍好,但当下影视圈大家都知道,缺人、缺钱、缺时间,所以他也懂适当让让步,他说:
不是所有剧组都有精力和时间去等你体验的。
从前大家都是认认真真地拍,如今不一样了,还是要配合市场的需求。
像被网友说让人智商下降的《绣春刀:修罗战场》,还好有张译演毒辣心机的陆文昭和金士杰棋逢对手对戏——尤其智商骤降的结尾,全靠张译的神演技力挽狂澜。
最难得的是多年前,张译便表示不接综艺,他的理由是:“ 我没那个脑子,不会娱乐大众 ”。
一个默默无闻多年才出头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名与利很容易迷失,张译说要保持低温,做好演员的本分。
还记得在金鸡奖红毯上,一只蝴蝶落在张译的领结上,这一幕带着些奇幻色彩,像是一种偏爱,更像是一种嘉许。
你所见到的惊艳,背后都曾被当成平庸去经受历练。
复盘张译的过往,年轻时饱受挫折,但每段经历回头看都是生活对他的馈赠——播音员锻炼台词表达,军队生活磨练意志与性格,跑龙套让他接地气,就连那张不帅的脸,也成为一种高辨识度的标签。
别羡慕别人的红,谁的个人品牌不是努力熬出来的?
果然人生就是储蓄罐,你曾经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未来某一天,打包还给你。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