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微速讯:大都是因为有了不少存款产品的选择,所以咱们才会挑剔吧?

2022-10-19 09:43:35    来源:道叨    

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2瓶可乐放在你的面前。一瓶可口可乐、一瓶百事可乐,你选择哪款?


【资料图】

估计不少人都有自己的偏好。

而且,能就其中的理由,说出好几个(某可乐太甜、不好喝....)。

甚至有些“精致”的朋友,还会提出各种要求,譬如口味的限定、冰冻与否等...

但是,屏幕前的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这个选择,其实不是一直都会有...

譬如,不少外卖、餐厅往往都是只和其中1个品牌合作。

要么百事可乐、要么可口可乐,没得选。

就餐的时候,多少会有想喝其中之一,却又不可得的遗憾(最后被迫选择了另个口味)。

这种感觉,是不是跟当下犹豫着,要选哪个银行存款的心态很像?

用今天在抖音,刚看到的话来提升下“价值高度”吧。

人都是因为有了选择,才会挑剔。

一、

最近几天最火的,应该就是XA了。

银行虽小、员工人数也不多。

但产品列表的丰富程度,绝对是一众银行里最6的,而且当下没有之一。

要积分活动有积分活动、要“还不错”的产品就有还不错的、要周期折腾的也有周期折腾的...

总之,你想要什么,都可以满足你。

当然,它也不是绝对完美。

一一方面规模并不大,一些细节方面也多少有些“吊轨”

比如一个月前,它们家的副行长在一篇名为:《AI赋能,打造可持续发展银行》的文章里介绍了XA最近的一些信息。

好的地方是,行内人均净利润高达133万元,人均利润增幅连续突破150%,总资产增长了5倍;全省业务增速三年保持第一。

同时,还说要 打造AI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

但是,在它透露的员工构成中,就出现了奇怪的地方。

全行员工91人,其中 科技人员只有5个人( 数字化转型,各种AI,你跟我说IT就5个人? ,普惠业务的客户经理人数为0,普惠业务的客户经理转为中后台人员(那还不是一样,只是变了个抬头罢了), 数字员工(机器人)11人 (这又是什么玩意)...

我...真的是,一言难尽。

更为精彩的是,自2020年7月上一任行长辞职之后,2年多了,还没有新行长。

管理层是3个副行长...

然后就是银行背后的股东,这个如何?网络上搜索下,基本都很清楚了。

这里,我就不多过展开了...

业务方面,侧面也了解下,XA在当地抵押贷的部分似乎做了不少。暂时没有三方的评级。

当然从披露的数据层面看,银行本身没有明显问题。

从规模和实操的风格来看,没有一味地扩大规模,印象中的XA还是偏“稳”的操作。

虽有“瑕疵”及“稍显夸大”的情况,但冲着产品还不错的情况,多少还能接受。

大部分朋友心态就是能开白,咱就上点。开不了,那就算了。

背后的现象就是,这年头你不多搞几家线上的银行分散下,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玩存款。

二、

放到大盘子来看,存款的选择现在不少,不少朋友自然也会有纠结。

最大的纠结就是某银行安不安全,要不要跑路。

其实无论你怎么论证,理论上都无法论证出某银行是绝对安全的。

到最后,就是50万保险兜底收尾。

不管怎么样的银行,什么样的业务,其实都能找点“东西”出来。

不少时间,储户的情绪其实都是被一些内容带着走的。

而且,你知道吗?

很多时候,有些信息,储户甚至都不知道或自动忽略了。

因为这些信息要么被弱化了,要么索性就被删了。

当然,不客气地说,就算咱们知道了,往往也改变不了什么。

这里举个不算特别典型的例子。

以某排名前3之一的某民营银行为例,21年末的时候其实资产已经达到了4258亿。

结果22年的1季度直接缩表至3732亿,整整少了532亿(大头是同业,小部分存款)。

22年的2季度,同业继续大幅缩减,同时开始发力存款(但效果不佳)。

截止22年6月,同业从1680亿,降至了1046亿。吸收存款从1989亿,仅增长至2069亿。

如果我不告诉你这事,估计大部分朋友都不知道。

那这些信息网络上有吗?

有!但大都很不起眼,且大都被弱化了。

这里,咱们稍微细想下,为什么3季度的时候突然开始搞“福利金活动”了?

而且,无论是从前几个月去看,还是当下去看,“福利金活动”似乎总有种“半成品”的感觉。

其中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下。

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谓的积分活动、高息,背后多少是有“瑕疵”的,就看你怎么把握尺度了。

说得再透彻点,就是风险与收益还是成正比的。

只是存款多了个兜底(50万)和相较其它产品更低的风险。

大部分民营银行之间的风险对比操作,让我想起了一个词。

弱鸡互博!

[责任编辑:h001]

相关新闻

联系邮箱:99 25 83 5@qq.com

备案号:豫ICP备2020035338号-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产经时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