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新茶饮 行业 陷入深度内卷,品牌进入多元化、多维度的竞争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 新 茶饮品牌开始寻找企业新的增长曲线以及未来更多可能性。
(资料图)
而从细分市场来看,瓶装茶在软饮料市场上的占比仅次于包装饮用水,市场规模高达千亿。基于瓶装饮料和新茶饮同属大饮品的范畴,两者基因上有天然共性,成为奈雪的茶、喜茶以及蜜雪冰城跨界试水瓶装饮料新赛道的根本原因。
但从现制茶转向快消赛道,意味着产品的消费场景与覆盖面将更广。新茶饮巨头们能否克服“水土不服”的挑战?
2020年7月,喜茶上线了3款气泡水,同年10月,奈雪的气泡水也上市了。目前喜茶的瓶装饮料产品包括气泡水、果汁茶、暴拧茶、轻乳茶系列,奈雪的瓶装产品则覆盖气泡水、果汁茶、纯茶系列。
今年4月,奈雪还被传出要投资5亿-10亿收购即饮饮品的产线,当时奈雪并未正面回应此传闻,只是表示,公司确实在大力发展瓶装饮料业务。
今年9月,蜜雪冰城在河南推出“雪王爱喝水”瓶装水。同时,“雪王霸汽”气泡水新品已于四川等地悄然上市。该系列包含“蜜桃乌龙”和“西柚茉莉”两种口味,瓶底显示“0脂肪不怕胖”字样,并打出“真茶真果汁”的口号。
据产品信息显示,“雪王爱喝水”是饮用天然水,源水取自地下220米,由今麦郎饮品(汤阴)有限公司代工生产,380ml规格零售价1.5元/瓶,550ml规格零售价2元/瓶。目前,瓶装水业务只对加盟商开放地区经销代理资格,便利店、商超等终端代理商可以从区域经销商进货,目前一箱24瓶550ml规格的瓶装水批发价格是21.6元。
由于瓶装饮料由于更方便携带,在消费场景和人群覆盖上会比新式茶饮更广,比如居家、工作、购物、学习、休闲、运动等各个场景都可以直接消费,是新茶饮品牌拓展消费者在全时段、多场景的消费增量,实现业务增长空间的不错选择。
目前看来,三巨头的瓶装产品都不局限于在门店售卖,而是通过便利店、商超、电商等渠道铺货。
如喜茶瓶装饮料业务在线上拥有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渠道,在线下,除全面覆盖近900家自有门店外,还包括主流便利店、商超渠道、新零售渠道,并将渗透到更加广泛和多样的销售场景中。
“三巨头”布局瓶装饮料,有其目标和竞争意义。首先,两者的目标人群都是年轻人群,也具有高知名度,做跨界的延伸。一方面可以借助自己已有的品牌知名度、渠道,发展新品类,增加生意来源;另一方面,瓶装饮料相对于奶茶连锁等市场,属于更大的市场,也表明企业做大规模的雄心。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卖瓶装产品本来就不是新茶饮们的初衷,做大营收规模,为上市做准备,或在二级市场上有更多故事讲,才是其目的所在。
除了蜜雪冰城的瓶装产品刚刚铺市外,奈雪和喜茶的瓶装产品表现如何呢?
目前,奈雪的茶与喜茶在瓶装市场还处于市场导入阶段,这意味着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来进驻市场。
据相关媒体报道,作为奈雪的茶瓶水市场的新品——奈雪鸭屎香柠檬茶,自9月28日上市以来,仅华南地区累计销量已近400万瓶。
奈雪最新财报显示,以瓶装茶为核心主导的“其他业务”,从2021年上半年的6972万营收增长至1.92亿,同比增长175%。同时,奈雪也在财报中表示:“将会开始向线下连锁商场等渠道推出零售类产品,未来零售业务预计会成为集团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不过,因为前期渠道铺设等费用,奈雪预计该板块今年还会亏损。
而喜茶也需要突破渠道层面的短板。2021年,喜茶瓶装饮料线下销售网点数量3万+的成绩,便一度被用于佐证其在瓶装饮料市场的潜力。彼时有媒体报道,喜茶在线下,除全面覆盖自有门店外,还包括主流便利店以及新零售渠道。
可在业内人士看来,“3万+”的线下销售网点数量,和四大瓶装饮料集团(顶新集团、统一集团、两乐和农夫山泉)、区域品牌相比,是“非常一般的成绩”。
据钛媒体APP报道,线下网点受限,“喜茶的瓶装饮料很快便进入了增长瓶颈期”,而核心问题在于,不论是消费人群还是消费区域,始终都没有突破喜茶的“一亩三分地”,没有发挥出瓶装饮料的优势。
先看人群,为喜茶瓶装饮料买单的,多数是喜茶的忠实用户。
再看地域,喜小茶发展半年后,销量提升便主要来自线下渠道,因此喜茶对线下渠道寄予厚望,加强与便利店和超市的合作,但主要销售地区依然是喜茶门店覆盖率高、品牌相对强势的华南、华东地区,而在门店较少的华北等地区,认可度低。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分析认为,茶饮品牌推出瓶装产品,是产品线和业务线的延伸,其优势是借助线下的品牌影响力,把产品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渠道卖出去,也因为渠道的不同,商业逻辑也是不一样的。“买瓶装产品的客户群体和门店消费的群体是不同的,其消费的目的也不同;其次,产品的制造到整个供应链的体系也有很大的区别,运作起来需要完全不同的人马和投入。”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短期之内在渠道端的“高投入”并不能让品牌补强渠道,“在渠道高投入没有用,渠道的动销关键在于消费者。最终买单是消费者,如果消费者不买单,单纯在渠道端投入是很难拉动销量的。消费者不认账,你白送给经销商货,经销商都不要,因为挤占库房和物流资源。”
由此看来,对三巨头而言,两个关键的挑战分别是渠道和产品,新品牌想在短期内补强渠道短板并不容易。
往期文章荐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