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级城市,是指1994年国家明确14个计划单列市和2个省会城市的政府机关级别定为副省级。
后来重庆升格为直辖市后,副省级城市的数量变更为15个,即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其中省会城市10个,非省会城市5个。
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15个副省级城市。
【资料图】
副省级城市明确已经28年的时间了,自1994年之后,副省级城市再也没有扩容过。
当初选定的这些副省级城市,无论是区位优势,还是经济实力,亦或是城市规模,在当时都是全国300多个城市中的佼佼者,是仅次于直辖市的城市。
经过28年的发展变化,这些城市的命运又发生了哪些转变呢?
随着2020年中国人口分县资料的公布,全国600多个城市的详细规模已经全部公开。需要说明的是,这份资料是根据2020年11月七普人口数据得出来的,跟现在实际的人口规模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不过这些城市的时间节点都是相同的,基本的公平还是得以保证的。
根据这份公开资料,这15个副省级城市,现在分成了三类,即3个超大城市、9个特大城市、3个Ⅰ型大城市。
第一层级,3个超大城市:深圳、广州、成都。 在这3个超大城市中,深圳是最年轻的城市。1980年,广东的一个农业县,摇身一变成为深圳市,自此拉开了40多年的发展大序幕。
截至2020年11月,深圳市的常住人口为1743.83万人,排在全国7个超大城市中的第3位。
在深圳之前,就是我国两大直辖市上海和北京。而北京的城区人口只比深圳多了30多万人,以微弱优势领先。
现在北京市已经持续多年人口疏散,总人口呈现减少的趋势。所以未来深圳的排名还有望进一步提升。
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在深圳崛起之后,广州的发展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城区人口为1487.84万人,跟深圳同列超大城市行列。
广深双星闪耀,可恐怕是广东连续30多年GDP位居全国第一最大的底气吧。
成都以1334万城区人口,跻身超大城市行列,排在直辖市天津之前。
第二层级,9个特大城市:武汉、西安、杭州、南京、沈阳、青岛、济南、哈尔滨、大连。 这里面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武汉市。
根据七普资料,武汉市的城区人口995.3万人,距离1000万超大城市的门槛只差一步之遥。但是七普人口的普查时间节点,对武汉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2020年,武汉流失了很多人口,不过在2021年又开始回流,去年武汉新增人口在全国城市中排第一位。
所以按照2021年的数据,武汉已经跻身超大城市行列。
有实力冲刺超大城市的,还有西安市,城区人口也是超过900万,去年人口继续大量增加。二三年之内,就可以升格为超大城市了。
这里面3个东北地区的城市比较引人关注。在八九十年代之前,东北是我国的工业重地,15个副省级城市中,东北地区就占了4个,足可见当初地位的重要。
不过在九十年代之后,东北的经济逐渐衰退,人口开始流失。好在沈阳、哈尔滨、大连的城市规模还保持稳步增长。
第三层级,3个Ⅰ型大城市:厦门、长春、宁波。 Ⅰ型大城市,虽然是我国城市体系偏上的层级。但是在副省级城市中,这就属于规模较小的行列了。
厦门市在这3个Ⅰ型大城市中是最大的,城区人口超过400万。厦门主要是面积比较小,总人口刚过500万,而且城市化率已经接近90%,所以未来的发展空间很难提升了。
长春是这3个中唯一的省会城市,也是东北4个副省级城市中,唯一没有进入特大城市行列的。
其实不是长春的实力不强,而是吉林省在东北三省中体量和人口都是最小的。
宁波就需要重点说一说了。从综合实力来看,宁波跟前面的一些城市相比一点也不差。宁波总人口940万,2021年GDP排在全国第12位,综合实力很强。
为何宁波市的城市规模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是倒数第二的呢?主要是因为宁波之强不仅强在市域,县域经济也同样强。
宁波下属的慈溪市去年GDP超过2300亿,是全国4个县级大城市之一,还有其它的县市实力也都很强。
宁波虽然只是Ⅰ型大城市,但是未来有非常广阔的提升前景。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