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哥按: 很多人都为出生率下降,中国人口红利消失而忧心忡忡,其实大家完全没有必要担心。
(资料图片)
在人口红利消失之后,中国还有一个巨大的人口素质红利(另一种说法就是工程师红利),这个人口素质红利至少还能让中国可持续增长几十年。
未来10年20年之后,也就是50后、60后、70后退休之后,就业市场的主力军是80后、90后、00后,虽然从数量上看,这批人比退休的那批要少很多——也就是人口红利没有了。
但是80后、90后、00后受教育水平远远高于50后、60后、70后,简单地说就是未来我们的就业市场大致会减少10个农民工,但是会增加5个工程师,这就是人口素质红利。
不要小看这增加的5个工程师,这差不多是整个西方世界工程师的总和。
其次,我们的80后、90后、00后不但纵向与他们的父辈相比综合素质高得多,而且横向与西方世界的80后、90后、00后相比,也更勤奋、更自信、更积极向上。
西方的人口素质结构基本与我们恰恰相反,50后、60后、70后很优秀很强悍,而80后、90后、00后相对就拉胯多了——某种意义上也符合逻辑,他们是富二代,我们是穷二代嘛。
第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人才"出现了17次,首次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将人才战略单独作为一个章节,在新版修改的党章中也首次提出人才战略。
由此可见,国家也充分认识到人口素质红利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并且将充分挖掘这个红利。
改开后的大学毕业生从1979年开始统计。拉了点数据,统计1979年—2021年历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统计,如图所示。
1979年的毕业生,差不多也就在这两年开始退休。所以可以大致认为:1979年—2021年的大学毕业生总人数,也就是当下中国经济体中正在工作的、具有大学文凭的在职工作者总人数。 今年这个总数是1.35亿人(不含退休,下同)。
过去20年的数字:
2000年中国在职大学文凭工作者:0.13亿。
2010年中国在职大学文凭工作者:0.5亿。
2017年中国在职大学文凭工作者:1亿。
2020年中国在职大学文凭工作者:1.26亿。
2022年的大学毕业生,平均是1999年左右出生的人口(大学毕业生还含有研究生)。考察1999-2019年历年的出生人口(见图)、高考人数、录取率等因素,未来20年中国是至少可以维持85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规模的,没有太大悬念。
2010—2017年出生人口都在1700万以上,最高超过了1900万。这意味着2033—2040年前后会还有一个大学毕业的高峰。
这里就保守取未来20年每年还是850万大学毕业生规模,则: 2030年,大学文凭在职工作者大概是2亿;2040年,大学文凭在职工作者大概是2.7亿。
2040—2050年毕业的大学生主要考察的是2017—2027年出生的人口。考虑到2020年后的人口下跌,假设下跌40%,我们就假设这10年平均每年就贡献600万大学生好了。
这仍然是很保守的数字,如前面所说,2017年的出生人口就有1700多万,则我们可以大致推导: 2050年,中国未退休的大学文凭工作者大概是3亿。
如果我们粗略认为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制造业发展、产业升级主要还是依靠大学以上学历人口(这里要防杠: 谈的是亿级人口规模的规律,抓主要矛盾 ),那么未来20年的中国显然潜力也很可观。
要知道,2000—2020年绝对是中国发展迅速的二十年。但其实这二十年,在中国经济体中,绝大部分时间是远远不到1亿人大学文凭工作者的。 直到2017年,我们的经济体中才有了1亿大学生,离现在很近,如果算历年平均数会非常低。
而在未来的10—20年,我们的经济体中会很快达到并保持在2亿以上大学生,最终到达3亿,如果算平均数,更会是过去20年的至少3倍。
这个道理简单说就是:中国目前和未来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是50、60、70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是90、00、10后。 考虑到2000年前中国整体的发展和教育水平(尤其内地),这两波人受教育年限差别巨大,劳动生产率不可同日而语。
从这个角度上甚至可以说,中国的人才红利才刚“吃完鱼头”,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如果过去20年中国都能创造辉煌,那未来20年只会更上一层楼。
当然了,肯定有不少人会说早年的大学生平均质量更高。这个我不否认,但不管怎么说,进入2010年以后,相比八九十年代10—15倍的规模优势还是碾压性的。更何况,人数多了该是尖子的也还是囊括进来,漏网的还更少。
其实反而当下和未来经济体中的“大学生们 ” ,比过去二十年的前辈还有很多优势—— 中国的经济、工业、科技、资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现在大学生的用武之地比之前20年要大很多。
现在年轻人都喜欢说内卷,其实是不知道以前卷成什么样。我读书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大意是搞顶尖科技还不如去摆摊卖鸡蛋。现在年轻人都没听过了。
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指知识)不是消耗品,而是积累的。每一代的大学生都不是从零开始盖楼,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往上盖。
1990年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是站在1980年毕业生已经取得知识成果基础上工作的;2000年的大学生又是站在1990年的前辈已有的成果上工作的。 工业基础、科技知识是一代代积累传下去,又一代代继续加高的。
如果说中国今天的发展已算可观(毕竟美国人都盯上了),那么未来三十年还有2—3倍的知识工作者会站今天已经可观的基础上继续工作,他们又能到什么高度?
再单独谈一下中国的人口红利问题。
中国的人口红利本质上不是数量红利,而是素质红利。
劳动力中的大学生,从2010年的0.5亿增加到21年的1.3亿。30年是2亿,40年是2.7亿。这些是已出生人口确定的。2035年,1975年生1993年入学的大学生会退出劳动力市场,2013年生2031年入学的大学生将进入。前者是60万人,后者至少1000万。
中国的老龄化和日本等国家的老龄化完全不同。 日本80、90年代开始的老龄化,是最优秀的那代劳动力退出市场。日本那代退休的人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敬业精神,竞争力是世界顶级的,是设计飞机航母和美国人打仗的那代人。
中国现在开始的老龄化,退出劳动力市场的50后、60后,平均来看他们可能是世界上教育水平最低的一批人(陈述大基数事实,无贬义), 尤其是当年广大中小城市和八九亿农村人口,具体情况大家可以脑补。更不要忘记了1966—1976这10年中国都没有正经办过教育。
日本接替最优秀那代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是后面宽松教育、毫无生气的日本宅一代。接替中国50后、60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是85后、90后、00后。他们的教育水平不说世界最好,绝对是巨大的提高。
这一出一进,用日本老龄化对比中国老龄化完全是刻舟求剑了。
其实西方老龄化都有这个特点,就是他们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几乎都是最有竞争力的那代人。美国现在退出的是二战后婴儿潮那批白人,他们的竞争力,人数和质量,更是世界顶级的。
中国这边,我们可以定量来看劳动力人口中大学生数量的大数据:
2000年,0.13亿。
2010年,0.5亿。
2017年,1亿。
2020年,1.3亿。
2030年,2亿。
2040年,2.7亿。
这个结果,几乎不需要任何假设,因为每年的出生人口已经确定了,大学录取比例,也大概稳定。远到2040年毕业的大学生,已经在2017年左右出生,2017年中国生了1700万人。
其实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为何2010年以后,中国那么多好产品好公司都冒出来了。上到高铁卫星飞机军舰,下到5G微信家电手机支付宝。
这本质上是因为2010年,中国劳动力中的大学生突破5000万人了,世界第二。 大学生劳动力的高速增长期从2005年以后开始,他们在10年代正好出成果。
设想2035年,一位1975年生、60岁的工程师退休了,和他一起退休的大学生劳动力是60万人——就是中国1997年大学毕业人数。但2035年毕业的新大学生至少1000万,因为2013年中国生了1800万人。
以上还是基于60岁退休的情况,如果以后知识工作者65岁退休,那劳动力中大学生还会更多。
这才是中国人口红利的本质: 高素质劳动力对低素质劳动力的迭代。
而这个过程远未完成。
阅读注意:
哪一代都有牛人都有废人,这里谈的是 亿级人口规模下的大规律。
至于高素质劳动力多不多、高端产业岗位够不够,它们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产业能否升级需要的条件很多,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 高素质劳动力是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之一。
星球中 每周有2-3篇 热点分析文章, 对关注度高有代表性问题的我会 免费回答 ,并且与球友分享各类 高质量报告 。 百年未有大变局, 与17000+球友一起穿越周期,走向光明! 下图是星球最新关于近期动荡的金融市场的分析:
热门